业内呼吁:呵护古村落文脉的完整与延续
原标题:呵护古村落文脉的完整与延续
专业抢修队正在按照原始风格抢修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村民胡庆祥的古宅。邓兴东摄/光明图片
第四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重现生机”为主题,为传统文保方式与高新技术提供了交流与展示平台。很多专家学者都谈到,黄金赌城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村落,古村落保护迫在眉睫。而汇聚中外专家智慧给保护、利用古村落开一剂良方,正是本次论坛的目的。
“金溪样本”受到广泛关注
2016年4月25日、5月12日,《光明日报》先后以《金溪古村:尘封数百年如何拯救》《如何让古村落“留得住”“活得好”》为题,对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古村落群进行深入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江西金溪古村落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及人文景观再次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
金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吴泉辉介绍,新闻媒体的集中报道,给金溪保护古村落增加了“底气”。为保护古镇古村,该县聘请专家进行科学规划,并在古建筑、古文物集中的村落聘请了当地威望高、责任心强的村民担任文保员。
专家学者认为,古县金溪处于青山绿水怀抱之中,拥有全国以县域为单位数量最多的明清古村落群,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美誉,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乃至更早的文化遗迹。
古村落群保护要关注人
在论坛上,围绕着江西金溪古村落、浙江良渚遗址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来自管理、研究、产业投资、传媒等多个领域的中外专业人士进行了一场跨界对话。除了在对村落改造的产权问题、经费来源及施工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外,与会各界人士都不约而同地将古村落群保护的重点放在了“活”上,即村落居民的生存生活状况。
很多专家谈到,古村落日渐毁坏,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不少古宅常年无人居住,出现一些小毛病未能及时修复,最终梁倾墙裂,直至坍塌毁灭。
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尹占群提出,保护传统村落不但要保护它的格局、建筑、历史环境,更要关注它的主体——人。没有本地居民的参与、没有传统生活方式传递的村落遗产只是一个空壳废墟。只有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挽回、留住,繁衍生息,这个村庄才是活的。尹占群建议,有文化的年轻人完全可以成为村庄新一代有理想、有理念的新农民,有关各方应给他们提供发展条件,帮助他们引进和学习新观念新技术,这样村庄的延续才是久远的。
希腊国立雅典理工大学教授安德烈亚斯·耶奥戈普洛斯也提出,提升村落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及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才能让村民依靠乡村,留在乡村。
别让旅游改变传统村落原生态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不仅要保护村落建筑传统,更要保持村落的经济形态和人们的行为模式,即确保文化脉络的完整与延续。把传统村落或者历史文化名村搞成旅游乡村是不可取的,旅游是道路,不是目的。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表示:“人们去村子,不光是因为这个村子漂亮,他们同时也想去了解传统居民、体验传统食物、感受传统生活方式。如果文化古村落只做旅游,它们未来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没有内在生命力的建筑空壳,甚至最终变成供游人玩乐的迪士尼乐园。”
有媒体界人士提出,在一些地方,本来是少数民族特定节日中表演的歌舞,现在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表演一次,被演绎和解读得变了样。据了解,目前黄金赌城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已经不少,但是存在着人为割裂的现象,比如将乡土建筑与其中蕴含的一以贯之的人文属性相割裂。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村落完全沦为旅游场所,生活在其中的村民绝大多数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外来居民及生意人。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村落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作品,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它体现了乡村社会及族群所拥有的多样的生存智慧,保存着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应将人与文化作为最终落脚点,提升村落保护的延续性和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