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限起飞”多一点理性看待
不少人尝尽了航班延误的苦头,民航局为了给旅客一个交代,也卯足了劲频出重拳,现在又祭出个“不限起飞”的新举措,治理效果有待观察,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民航运行的了解和理性的对待。
这项“不限起飞”指的是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成都双流、西安咸阳、昆明长水八大繁忙机场执行除天气和军方活动外“不限起飞”的举措。
这个消息一经披露,即刻引发了社会的多方关注,不少网友对此举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提出“只管起飞不管降落”“空中盘旋也是等”“治标不治本”等等尖锐的指责,就连民航系统的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不看好。
而7月初民航局表示将在全行业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治理工作,也让部分航空公司“叫冤不迭”。尽管民航局的这些工作显得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但是在空域资源不变、航班压力不减、恶劣天气不停的三大不可控因素重压之下,这些措施已经极大地站在旅客的角度。
民航是最讲究安全为先的行业,同时也是受制约因素最多的系统。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要牵扯到多如牛毛的部门和人员,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延误。而天气变化等原因更是无法左右的结果,一次延误又会导致后续航班的连锁反应,进而造成更广泛的影响。
经常出行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延误其实并不是全年都很严重,也分季节和时间。雨季是大面积延误的频繁期,每天下午和晚上发生的几率也会高一些,这实际就是天气和流量饱和产生的结果。
在这其中,并不是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部门没有问题,各子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旅客知情权等方面不仅在管理上要改进,在技术和手段上也应该提高。
航班延误了,行程打乱了,愤怒的旅客霸机、冲击驾驶舱、辱骂空乘、大闹机场、甚至殴打服务人员,过激行为频繁发生。
有不少旅客认为在机舱中等待时间过长,空管部门的“不限起飞”显然是为了改善这一个问题。把在固定等待的时间分解到行进中,至少可以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在无法获得更大的空域资源和机场保障能力的前提下,这也是一种极大限度的尝试。
不管是不限起飞也好,等的过长处罚也罢,不难看出其用意更多在于牺牲业内利益,去保障旅客的权益和疏导旅客的情绪。而要从根子上改善延误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多一些理性的看待,多一些宽容的对待。
(责任编辑:林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