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如何走出去
原标题:“上海文化”如何走出去
上海要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提升“上海文化”走出去的效能至关重要。高效能的走出去不仅能有效提高“上海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上海的城市软实力,而且能有效推动上海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文化”走向世界,既为繁荣世界文化作出贡献,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上海和黄金赌城娱乐。
三条路径
随着上海与世界的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上海文化”走出去的方式日益多样化。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条路径:
一是通过经贸活动带动文化走出去。
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频繁。通过经贸活动推广上海,是实施“上海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方法。要以文创产品为核心,推进文化和金融、科技、装备制造、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使上海文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实现更大规模的跨国流动。
二是通过教育合作促进文化走出去。
教育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媒介。国际上,许多大都市都在挖掘利用自身的教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同时,教育贸易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占比日益攀升,已成为服务业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对上海来说,教育合作是世界各国了解上海的一扇窗口,也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近年来,上海有9所高校在境外办学,上海数学教材漂洋过海进入英国小学。据上海市教委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85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多名留学生来上海求学。
经验表明,教育交流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绿色通道。下一步,应继续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加大海外留学生录取,加强上海学校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对接,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努力培养文化走出去的新生力量。
三是通过艺术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
艺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艺术交流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特别是,音乐、舞蹈、曲艺、书画、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交流,可以充分展现“上海文化”的美学特质,并通过心灵语言的对话、艺术上的交融互鉴,进一步构建文化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上海艺术团体频繁亮相海外,上海艺术家在各大国际艺术节展上屡获佳绩,上海传统文化结合新兴技术享誉国际艺术殿堂。下一步,在充分吸收优秀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我们要努力创造既包含上海元素又符合世界审美的艺术佳作,为“上海文化”走出去增添更为生动的色彩。
聚焦生产力创新力传播力
丰富的文化积累、腾飞的文化产业、新兴的传播平台、坚实的政策保障,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基础。下一步,提高“上海文化”走出去的效能,需聚焦提升文化的生产力、创新力、传播力。
一方面,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文化”走出去,既要有各类显性文创产品,如书籍、影视产品、动漫游戏产品、演艺娱乐服务产品、文化设备设施产品等,也要有体现上海城市特色的精神、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时尚文化、生活方式等隐形文化。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宝贵文化资源,是上海文化输出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海派文化展现了海纳百川、开放创新、大气务实的城市气度;江南文化展示了独特的诗性审美、雅致情趣以及热爱生活的历史传承。三种文化互相交融、彼此激荡,共同赋予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性,又为“上海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素材。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上海文创产业链,拓展融资渠道,广纳世界文创人才,着力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全球动漫游戏原创中心、国际创意设计高地、网络文化创作传播高地、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同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虚拟现实等新兴形式的结合,促进文化创新;加强大数据、虚拟(增强)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不同区域范围、不同文化圈层的目标市场,要有准确的需求认知,要努力做到“量身定制”。
另一方面,用世界语言讲好上海故事。
“上海文化”走出去,不仅要保持上海特色和中华文化基调,而且要积极探索呈现与国际化需求相契合的产品内容,注重用世界语言讲好上海故事,让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都“听得懂、愿意听”。
第一,主题方面寻求共性。寻找全球或区域共通性话题,避免过于晦涩的本土题材或具有较强意识形态色彩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借助国际化产业模式讲好“上海故事”,切实提升优秀文化产品的海外主流市场占有率。
第二,风格方面探索突破。文化产品应有意识地融合上海风情、东方意蕴,形成具有更高辨识度的风格。形式方面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如大力推进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建设等。
第三,渠道方面注重多元。可通过扩大上海国际电影节、黄金赌城娱乐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国际性节展的品质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可精心培育新型主流媒体,推进媒体融合转型,提高国际传播力;可积极借助社交媒体,不断强化文化传播功能。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