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以非遗为纽带构建新生态,佛山祖庙庙会在创新中“破茧”

2025-04-08 16:41 来源:央广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以非遗为纽带构建新生态,佛山祖庙庙会在创新中“破茧”

2025年04月08日 16:41    来源:央广网   

  3月29日至4月1日,佛山祖庙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祖庙庙会。作为佛山首批民俗类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祖庙庙会自明清以来,延绵数百年,它不仅是佛山民俗文化的缩影,更是岭南地区一场重量级的文化盛宴。

  佛山祖庙庙会既是一个展示各地非遗文化的平台,也是一个文旅消费的场景。祖庙庙会在推动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在构建新的消费场景。近年来,佛山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发展,通过文旅赋能模式,把传统文化场所进一步活化为文旅消费场景,以岭南文化习俗推动城市格调提升与场景提升。

  解码:多个国家级非遗齐聚,看非遗活态传承的“佛山范式”

  3月31日上午,祖庙三门前热闹非凡。踏着鼓点,一条由百名青壮年和少年组成的“人龙”,在手持“龙珠”的擎珠者的引领上,从祖庙牌坊一跃而出,展现出独特的“力与美”,时隔十年人龙舞再次参与北帝巡游中,瞬间将现场的氛围拉起。非遗汇聚组成11个方阵,在祖庙路上轮番展演,仿佛一个流动的大舞台,展示着广州、佛山、黔东南等地非遗的魅力。

  佛山祖庙博物馆在非遗进校园、北帝巡游非遗解说等方面,持续做深做实,让祖庙庙会内容更多元,通过特邀学生参与庙会,让非遗真正滋养青少年一代。“2024年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国家级非遗(佛山祖庙庙会)教育实践活动”被广东省文旅厅评为“广东省馆校合作示范项目”。

  当日,在祖庙博物馆庆真楼广场,一场非遗集市的开展构建了非遗消费新场景,金箔、醒狮等各式各样的非遗文创产品吸引众多人驻足,构建了非遗消费的新场景。

  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集体展示”再到非遗新消费场景的构建,非遗活态传承的“佛山范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实践:非遗市集带动“文创热”,文化符号向产业动能跃迁

  3月31日,在佛山祖庙博物馆庆真楼广场,非遗市集正在举行。在佛山金箔锻造技艺摊位前,一名年轻人正在观赏Q萌的金箔文创作品。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金箔文创作品销售以预订为主,由于是手工制作,作品受到年轻人的热捧,非常畅销。在创作风格上也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近年来“文创产品”迅速升温,使得非遗这一文化符号向产业动能跃迁。据悉,佛山祖庙博物馆部分优秀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省级荣誉,在文创赋能上走上扎实的步伐。

  数据显示,2024年祖庙博物馆文创产品总销售额达到1260万元,同比增长30.53%,总销量达70.56万件,带动产业链增收超千万元。博物馆通过系统性开发“金属冰箱贴”“祖庙木雕”“狮来运转”等8大主题系列94款文创产品,实现平均每3.9天推新一款文创产品的高效研发节奏,跑出祖庙文创研发创新的“加速度”。此外,该馆在主推产品创新方面,“金属系列冰箱贴”创新采用邮票式叙事设计,将祖庙瓦脊鳌鱼与醒狮文化凝练为可收藏的文化符号,创下系列单品销售1.3万个,营收45万元的成绩。

  在新消费场景融合方面,佛山祖庙博物馆结合游客游览动线中触及的祖庙牌坊、万福台、古铜钱元素,打造“集章本系列”和“马上有钱系列”等可携带、可分享的轻量化产品。通过“游览记忆—符号转化—情感共鸣”链路,构建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的深度绑定,形成传统文化传播与现代商业价值的有效衔接。

  使命:传统文化助力城市新生

  禅城区通过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在街道城市更新中嵌入文化理念、推动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佛山祖庙不远处的任围历史文化街区便是在街道城市更新中嵌入文化理念的缩影之一。

  2020年,禅城区启动燎原路任围内街巷提升项目,先后完成 304 栋新“传统民居”的外立面修缮、25栋文物保护单位包含全面修缮和外立面修缮。任围内街巷提升项目充分尊重街区原生态居民文化和建筑原有的格局,通过社区“微改造”的方式,既满足群众居住需求,又开辟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场景式街区治理,让历史文脉在街区街角得以延续。

  同时,禅城正建设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简称“美陶湾”),以高质量建设美陶湾为该片区寻找到了“破局”的新路径、新动能、新模式。围绕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个定位,美陶湾以实现传承创新文化、激发老城活力、赋能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推动人城产文相融相合。

  禅城区提出,要抓文商旅创新,推动文化、旅游、消费、贸易协同创新。仅2025春节前后,禅城区住宿经营场所接待7.8万人次,同比增长12.29%,增速位于佛山前列;全区实现旅游收入8.92亿元,发放消费券等消费补贴2.5亿元、带动消费金额21.9亿元。

  禅城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禅城区正积极推动文旅赋能模式,把传统的文化场所进一步活化为文旅消费场景,通过整合岭南文脉、非遗、历史、民俗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格调提升与场景提升,让文化真正“活”起来,助力岭南文化“解锁”流量密码,实现破圈传播、跨界融合。(陈枫)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