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从遍插茱萸、赋诗饮酒的古时习俗,到崇老敬老、厚德仁爱的现代意蕴,重阳节早已不是简单的自然时令,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和书画家留下了许多关于重阳节的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作品。本报选取了部分代表性作品,与读者共赏,表达我们对读者的节日祝福。
重阳节习俗:登高 赏菊 敬老
在古代,九被认为是阳数,乃“数之极”,所以被赋予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所以又称为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金秋时节,极目皆美景,不妨登高而饮,赏黄花、享糕饼,古往今来,我们在这熟悉的情景中感受古人的习俗,也融入自己对美好情感、幸福生活的寄托。
重阳节的叫法很多,按时令说叫“重阳节”“重九节”“九九重阳”,按风俗说又常常被人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晒秋节”,传统重阳节,历来有登高、采菊、插茱萸等习俗,并逐渐演变成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因九月属秋尾,重阳节的很多习俗与深秋有关。《吕氏春秋》记载,古人有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这一习俗逐渐嫁接到重阳节。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又加入了赏菊和饮酒的习俗,直至今日。
艺术中的重阳节:重在意象表达
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饮酒,赏菊、绘画、吟诗的日子,出现了大量吟咏重阳节的诗词,以及以重阳节为题材的绘画。其中广受传诵的千古名句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重阳”“登高”为意境的国画层出不穷。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根据王维诗意画了一幅《重阳登高图》,画面上山峰巍峨,一位老人立于大磐石之上,极目远眺,似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此画构图严谨,视野开阔,笔墨华滋,气势磅礴,以宇宙之大莫过我心的气魄,成功地表现出关陇山水的雄伟挺拔及石骨坚凝的特质,表现了画家在重阳佳节时登高望远,怀念友人的意境。另外,清初画家石涛也画有一幅《重阳登高图》,表达的也是唐诗的意境。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重阳节自古又被称为菊花节,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赏菊可谓是重阳节里必不可少的一件雅事。画家们也常常以重阳赏菊为题材绘画。清代画院画家们尤爱把重阳节的登高和赏菊交融在画面上。如右上图清朝佚名画家所画的《菊花成扇》,一朵菊花清新脱俗,显示出作者的高洁。另外,清代画院的《十二月月令图·九月》把重阳节登高和赏菊交融于一幅画面上。中间花圃中摆满了大大小小应景的菊花,人们穿插其间,共赏秋景。菊花也被人们称作延年益寿的花,有很多画菊花的黄金赌城娱乐画作品都题为“长寿”。
在此佳节,与好友相聚,一起吃螃蟹,赏菊花,再斟一杯菊花饮,吹着凉爽秋风,欣赏国画名家笔下的菊蟹图,可谓惬意之极。海派杰出代表画家朱屺瞻《重阳菊蟹肥》,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情与趣。朱屺瞻擅长画熟蟹,用笔蘸朱磦、赭石画之,呈赭红色,蟹腿纷乱陈于盘中,骄横无存,只留鲜腴之味。“有蟹盈盘,有酒满壶,君若不饮何其愚。”《重阳菊蟹肥》中,简练的线条勾勒,稍事渲染,肥蟹、菊花、美酒,把秋日的畅达表达得淋漓尽致。古人有诗云:“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这样诱人的情形,被画家艺术化地展现在作品中,变成了一幅饶有趣味的水墨佳作。
潘天寿的《黄花灯影古重阳》,也是描绘重阳节赏菊的佳作。用靠椅的方形结构与菊花的圆浑结构来营造追求自己的格调,凸显画家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品位。设色上,调和花青、赭黄、橘红,而以焦墨统筹其间,使整幅画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但又丝毫不显突兀和冲突。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以重阳为题材的书法墨迹。吴昌硕更是在人书俱老的晚年多次为重阳佳节挥毫创作。这幅《重九篆书黄花古寺六言联》是吴昌硕在重阳节时所作,线条均匀,字形修长,明显的小篆笔法。款署有“用笔虚处见灵,实处见古”字样,可见吴昌硕当时对这幅作品还是十分满意的。
篆刻《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由数次入选全国篆刻大展的著名篆刻家刘鹏创作。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正可用“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八字白文篆刻体现出来。这幅作品在汉印底蕴基础上又加进近代篆刻的名家风格,细赏之下,充满古雅的金石趣味和大家气象。
微论
诗的节日
吴 限
黄金赌城娱乐历史上的重阳之日,多有典故和诗词,诞生许多名篇佳作。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路过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李元婴于滕王阁大宴宾客。宴会上,王勃突发灵感,作《滕王阁诗并序》,留下千古绝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黄金赌城娱乐文化史上描写重阳之景的名句。
其实,用唯美的文字把佳节记录下来,是黄金赌城娱乐人特有的浪漫,尤其是重阳节之时,正是丰收之季,是登高赏景、遍插茱萸、品菊食蟹的好时节,自然少不了诗词歌赋。从楚国屈原“集重阳入帝宫兮”到东晋陶渊明“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到唐代李白“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再到宋代苏东坡“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直至清代纳兰性德“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竟成为诗的节日,光是一部《全唐诗》就有近千首诗写重阳节。由此聚成了一部只有黄金赌城娱乐才有的九月初九诗歌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重阳节的诗词,内容丰富多彩,描写赏菊的诗词则最多。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典型代表。重阳节遍插茱萸是知名度最高的诗中意象,此习俗早在汉晋之时就已流行,描写的诗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知名,其中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妇孺皆知,少儿能诵,其所蕴涵的兄弟之情也感动着每一个黄金赌城娱乐人。诗中的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味道酸酸,是著名的中药。黄金赌城古代,九月初九爬山登高,臂上必佩“茱萸囊”消灾祈福。
传统是根,文化是魂,重阳节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情与思,民族发展的精气神。谈到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李东说:“重阳节崇尚孝善之道,常怀感恩之心。重阳节之际,问候亲人,祝福长者。送上最质朴的语言,最贴心的陪伴,爱老、敬老的实际行动,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家国情怀,意蕴深远,所以我们今天的重阳节,不仅在岁月静好和唐诗宋词里,还在我们要继承老一代奋斗的价值观和最质朴的牺牲精神中。只有在传统之上进行有价值的赋能,才能让重阳节在新时代拥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
今日又重阳,笔者忽想起王勃一首小诗《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在一开门就见到菊花的日子里,来送酒的人是否也如陶渊明一样高洁呢?有此想象,即为智者。
重阳
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是吉祥的日子。
“重阳”的名称,来自《易经》中的“以阳爻为九”。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与重阳节俗相关的蛛丝马迹,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当时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祖先以谢恩德的活动,与重阳时间大致吻合。
明确提到“重阳节”,始见于三国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到了汉代,《西京杂记》中有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提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馀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孙思邈《千金方月令》也称:“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唐代王维的诗句脍炙人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云:“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西京杂记》中还有“食蓬饵以拔妖邪”的记述,六朝以后改称“糕”,因“糕”与“高”谐音,象征着向上、进步、高升等。唐宋时,重阳佳节吃糕就颇为流行。吕原明《岁时杂记》中记载宋代民俗:“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曰‘愿儿百事俱高’,作三声。”这是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之形,上面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明代,宫中宦官宫妃从九月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待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古人常将“上巳”与“重阳”,即“三月三”与“九月九”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上巳“踏青”春游、重阳“辞青”秋游对应进行。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肴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重阳节还是出嫁的女儿暂放家务、回家省亲的日子,俗谚有“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食花糕。”清乾隆时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也记载:“京师重阳节花糕极盛……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有女之家,馈遗酒礼,归宁父母,又为女儿节云。”
插茱萸、求寿、登高、享宴、食糕、辞青、省亲……这些活动在历史延续过程中逐渐成为重阳节俗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杂糅过程中,使其文化内涵被不断延展丰富。
重阳古已有之的各种习俗,在当今依然有其社会意义。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和对自然节令的遵从,可以继往传承,值此节日走出钢铁森林,亲近自然,欣赏秋景,浸润身心。
因“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被赋予天长地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金赌城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黄金赌城在“十四五”时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对国家和社会都极为重要。对年轻人来说,重阳节行孝道当是题中之意。中华传统文化的“百善孝为先”,在当下依然应当尊崇,但孝道并非年轻人的负担和枷锁,而成为维系长辈与晚辈关系的精神纽带之一。
我们可以鼓励年轻人帮助老年人积极适应高科技的现代生活方式,引导老年人做好健康管理、进行技能升级,跳出自身舒适圈,丰富他们的晚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老年人在安心养老之外,也被赋予新的要求,甚至需要承担新的社会使命。让老年人有质量地生活,不贴标签、不设壁垒、勇于尝试,打破和年轻人之间的“次元壁”,才是让社会持续迸发活力、蒸蒸日上的长久之计。
而重阳节这一历经千年的传统节日,在“新民俗”和“新孝道”的加持下,也必将绽放新的光彩。
(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综合业务部馆员)(张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