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交通一体化 协同“不绕行”
“津石高速的通车,结束了天津高速公路往返石家庄需绕行保定或沧州的历史!”
22日,寒意袭人,津石高速天津静海与河北廊坊交界处,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王魁臣在通车典礼上,大声讲述着津石高速的意义。“不绕行”是最直接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新华社记者多年来采访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感触最深刻的一个关键词。
在京津冀,“不绕行”是一种获得感。
天津与石家庄,一座直辖市,一座省会城市,两者直线距离约260公里,却长期没有直达的高速公路。在原有路网体系中,走北线的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约350公里,走南边的黄石高速约365公里,除了存在“绕行”,两条路线均为双向四车道,运力也不足。
22日11时58分,津石高速津涞收费站抬杆放行车辆,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的津石高速河北段、天津西段正式通车运营,使津石两地高速公路“裁弯取直”,未来全线通车后长度295公里,通行时间减少约五分之一、通行费用减少约五分之一、运力提升约三分之一。
常年往返于天津和石家庄之间跑钢材运输业务的邢海良告诉记者,“走津石高速,我的一辆卡车单程就可以节约过路费约100元,节约油费约100元,节约1个多小时,按每天跑一个来回算,一年能省好多钱、好多时间呢!”
邢海良脸上洋溢着微笑,或许他也记得,在京津冀,“不绕行”曾经更多的是一种期盼。
时间回到2014年。彼时,天津与石家庄之间,不仅没有高速直达,更没有高铁直达。一个秋日的下午,一名正在天津采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华社记者,临时接到任务需连夜赶到石家庄,搜索火车票发现,最便捷的方式,竟是当天一趟天津到石家庄的夜车,5.5小时。
当年8月24日,天津迎宾馆,河北代表团来天津考察,双方签署两地协同发展的五项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一位地方负责同志在会议上当场表示,天津、石家庄之间尚无高铁直达,为了快捷,许多人往返两地不得不绕行北京,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已然势不可挡。2015年12月28日,津保铁路通车,京津冀铁路网络从以北京为圆心的半圆,变成京津保“铁三角”互通直连,冀中南到天津和唐山、秦皇岛不用再绕行北京“折线跑”,天津到石家庄只需约1.5小时。
在京津冀,“不绕行”成了一种便利。
2016年11月的一天,目标唐山、时间上午开始的一次采访,新华社京津冀三地分社记者均选择当天早晨分别乘车从北京、天津、石家庄抵达。那次的采访还是关于交通——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出台,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开工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呼之欲出。
从唐山市驱车近50分钟来到鸦鸿桥镇,历史上因运河、京沈高速不断发展成为商贸集散地的这座小镇,商户们正期盼着将从这里经过的京唐城际带来新的机遇。
在京津冀,“不绕行”也是一种力量。
渤海是黄金赌城娱乐的内海,然而就在渤海湾并不大的区域内,2013年却聚集着8个吞吐量世界排名前15的港口,彼此间合作舍近求远、“绕开”对手、无序竞争。
2014年8月,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共同出资20亿元,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天津港集团与唐山港集团合资组建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天津、河北港口从无序竞争走向竞合。
据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刘道刚介绍,今年为克服疫情影响,天津港和黄骅港之间开通了“天天班海上快线”,拉动内贸需求,天津港在今年前11个月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710万标箱,同比增长6.1%,实现逆势上扬。
在京津冀,“不绕行”还是一种担当。
2014年8月28日,伴随天津地铁直通天津机场,新华社记者曾写过体验式报道《记者见闻:从北京南站到天津机场的1小时“双城记”》,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下,三地不仅仅将客流“引进来”,同时也“送出去”。
2020年4月,从天津西站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津兴铁路开工建设。据刘道刚介绍,这条铁路所有新建路段全部在河北省境内,但却采取天津、河北联合投资的建设模式。
在京津冀,“不绕行”更是一种承诺。
22日,与王魁臣共同宣布津石高速通车运营的,还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普清。在他看来,津石高速不仅是首条连接天津、石家庄两市的直达高速通道,也是雄安新区“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首个通车的新建项目,标志着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津石高速未来全线建成通车后,从天津南港到雄安新区只要1.5小时,建成这条高速公路,是天津努力兑现为雄安新区打造最便捷出海口承诺的体现。”刘道刚说。
(责任编辑: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