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如同花园 产品全能回收
走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绿树环绕,池塘鱼戏。这座年产值达到60亿元的花园式工厂,是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基地。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 也是国内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天能的变革转型正是湖州‘绿色智造’的写照”。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天能集团专注电池产业32年,从一家村办小厂发展成为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军企业,要用绿色点亮百姓生活。
转型植入“绿色基因”
2017年2月,天能集团“高性能铅蓄电池绿色设计平台建设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被列入首批工信部2016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这家传统型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始终把“绿色”作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优先项,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稳。
“一方面,我们通过产品的生态设计,从材料源头赋予电池更环保、更安全的特性;另一方面,我们还在行业内率先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开展废旧电池回收,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实现了对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天能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天能集团斥资近30亿元建设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包括已建设的“年回收处理3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及“年产2000万千伏安时动力储能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两大项目,打造出铅蓄电池行业唯一一条集回收、冶炼、再生产于一体的闭环式绿色产业链。处处绿景的背后,是工业废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成果,这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100%,处理过的水达到国家二级城市用水标准,可以用来浇花养鱼。
在这里,废旧电池金属回收率可达99%以上,塑料回收率达99%,残酸回收率达100%。从这些废旧电池中提取的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能耗仅为原生铅的35%。相比于传统的原生铅生产方式,每生产一吨再生铅可节约标煤60%,节约水50%,减少固体废物60%,减排二氧化硫66%,成为制造业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样本。
生产迈入“智造时代”
近两年,天能集团着力推进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目前,天能已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铅蓄电池全自动装配生产线,每班次装配线上的人数从原来的51人减少到7人,每15秒就生产出1节电池,人均产能提升3.7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天能研发的智能“云电池”已经投放市场,这款电池通过“天能云网”将云电池、互联网和用户手机连接起来,从而给传统动力电池附加了定位、管理、防盗等功能。此外,天能的电动汽车用PACK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也深受客户好评。
天能“十三五”的互联网战略,就是要让互联网渗透到制造业,通过互联网与实业的结合,以流程再造、组织再造与转型升级,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
近年来,天能集团围绕发展重心实施特色人才项目,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李文博士曾在美国知名企业工作10多年,深耕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储氢材料等新能源领域,先后主持完成30多项高端科研项目,其中3项为世界首创,并获得28项美国专利授权。2014年回国后,李文来到天能集团担任首席科学家。到天能集团后,公司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建立了实验室。
“一圈一链”驱动发展
近年来,天能集团通过“一圈一链”来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一圈,就是循环经济生态圈。天能集团在浙江长兴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进行了复制推广,2011年起在河南濮阳建设了年处理10万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在全国各地的30万个营销网点,将废旧电池分散回收、集中处置、无害化再生利用,形成了闭环式的循环经济生态圈。
一链,就是绿色智造产业链。天能集团从绿色产品、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标准、绿色供应链等入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把绿色智造这条主线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流程,引领产业向绿色、高端、智能方向发展。2017年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中,天能集团就有3家公司榜上有名,其中两家被评为绿色工厂示范企业,一家被评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