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河南南阳青山绿水托起乡村振兴梦

2018年06月04日 10:32   来源:河南日报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抓手,对新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南阳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寻找合适的路径?本次报道集纳南阳市4个典型乡村,从它们的身上探寻南阳市以生态建设为引领,在已有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中寻找乡村振兴路径的足迹。

  石头村的﹃生态秘籍﹄

  □南阳观察记者王娟本报通讯员廖涛

  仲夏时节,走进南召县云阳镇铁佛寺村,40多座上百年的石头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块块苗圃包围着农家房舍,远远望去,整个村庄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茂密竹林、古藤老树之中。

  这就是近年来在南阳声名鹊起的“石头村”,它古朴典雅的气质吸引了远近游客纷至沓来,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齐子平是村里第一个开起农家餐馆的村民,手工蒸制的馒头、独具特色的南召凉茶让她的“咱家小院”生意异常红火,平均每天可接待客人20多桌。据了解,石头村已经开办了10多家餐馆,6家民宿宾馆。仅去年,石头村就接待了游客8万多人,在农家乐就餐的游客有1万多人,为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0万元。

  小村里,40多座石头房子全部使用当地的石片一块块干砌而成,没有使用一点泥土和水泥,外墙非常整齐。上百年的杏树、茶树、柿子树、玉兰树、黄楝、紫藤等古树随处可见。然而,就在前些年,这个村子还藏于深闺,无人问津。后来,慢慢有画家、摄影爱好者来此采风,村民们才意识到这个小山村的魅力。

  “为增强石头村对外的吸引力,我们没有大刀阔斧地拆建,一切都是修旧如旧。”该村村主任王福臣介绍。于是石板路、石楼门、石院墙被保留下来,石磨、石碾、石磙、石盘等自然原生态的元素被一一呈现给游客。

  吸引游客前来的是“石头”,留住游客的却是这里的绿水青山。除了旅游,以花卉苗木为主的绿色产业也是全村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该村山地多,耕地少,林地广。全村因地制宜,种植了上百个品种的花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植碗口粗的玉兰、女贞等,一棵连着一棵,整个村子绿树掩映。其中紫薇、玉兰等树种畅销山东、陕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大中城市。伏牛山天然的生态资源造就了南召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给予了石头村振兴发展的财富。???6

  点评

  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和青山绿水十分青睐,我们村抓住这个机遇,有效整合资源,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我们在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准备把石头村打造成为农耕民俗村,让城市的孩子在石头村的游玩中了解农村是什么样子。我们还准备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配套设施,提高游客们的旅游舒适度。

  ——铁佛寺村村主任王福臣

  留住乡愁留住客

  □南阳观察记者吴曼迪本报通讯员封德

  5月30日,在西峡县五里桥镇前营村白庙,农家乐约客的老板刘辉正忙着完善自家的小院,今年春节过后,这个在郑州创业的年轻人将眼光转向自己的家乡,开启了新的事业。

  “今年春节前村里进行了大改造,我们这里被改造成了民俗村,夜间亮化工程流光溢彩,元宵节期间城里开车来玩儿的人把周边的道路都堵上了。”刘辉说,正是这样的场景让他下决心回乡创业。

  白庙距离西峡县城仅有15分钟左右的车程,村村通让公交车也在这里有了站点,交通便利。1995年,依托多丘陵山地的资源,白庙成为西峡县第一个发展起猕猴桃产业的村组,现在270亩猕猴桃产业园不仅是百姓的支柱产业,也成为这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有了产业做基础,如何打造百姓宜居家园,让百姓的收入多元化,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成为这里的新课题。

  “白庙历史上是著名的小驿站,商旅往来频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村子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有自己的魂,因此我们在挖掘文化底蕴上下了功夫。”白庙村组组长张新理告诉记者,自2017年年底开始,该村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农耕文化街区、民俗文化广场,完成局部墙体立面改造、灯光亮化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原本就是美丽乡村的白庙“颜值”再度提升。

  有了“颜值”更要有“气质”,完成村容村貌的改善后,村集体商议决定抓住村里绿色产业及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走农游一体化的路子。说干就干,春节刚过,该

  村集体就组织群众到西安袁家村、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等学习经验,确定发展思路,决心让村里在猕猴桃产业园之外开辟第二份产业。

  今年五一小长假开始,这里就迎来了旅游的小高峰。“现在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每天收入近200元左右,我们期待着村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在自家店里做起小吃生意的赵小梅说。

  “颜值”的提升不仅让百姓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悄然让这里发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变化:越来越多像刘辉一样敢闯敢拼的年轻人回来了,先进的经验和新鲜的视野被带了回来;为了给游客带来更舒适的体验,人们开始留意起家里的卫生条件,门前屋后一派干净整洁;村里的老人们也显得不再寂寞,在游客感兴趣的老物件面前,老人们总是乐呵呵地充当起“导游”,乐此不疲地为大家讲讲过去的故事……往日沉静的村子显得活力无限。???6

  点评

  白庙的探索是一次新的尝试,它得益于西峡县发展的绿色产业,得益于这里结下的生态硕果。周边的黄狮村、简村这些美丽乡村一村一景连片成画,辐射带动着我们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把白庙的特色延伸下去,更加突出它的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带动周边的村组、群众与我们一起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白庙村组组长张新理

  文化周庄不是梦

  □南阳观察记者王娟本报通讯员申鸿皓

  社旗,南阳市极具文化底蕴的县城之一。“万里茶道”的重要中转站,赊店古镇“中原第一古镇”的美誉彰显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位于社旗县大冯营镇的周庄,是一座典型的中原小村庄,虽不比江南水乡“周庄”温婉灵秀,但却是一处文化高地。从这里走出了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同宾,在这里乡土诗人陈涛放飞了斑斓的梦想。

  文体广场上,大妈们舞姿翩翩;同宾书屋里,孩童书声琅琅;女子工坊内,七彩香包艾香阵阵……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这座小小的村庄里,兰风茶座、兰馨书院、同宾书屋、老年活动室、文体广场和农耕文化展馆等文化娱乐场所和初具规模的“周庄村文化大院”,如今已成为村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的温馨幸福的精神家园。

  最初提出“文化周庄不是梦”的是陈福广、周秀兰两位老人,他们退休后回到老家周庄,看到村里的老房子少有人住,老乡没有聚会说话的地方,于是就着手翻修了五间旧宅。从第二年开始,两位老人及其家人又先后建书院,盖书屋,挖鱼塘,立石牌坊,整修广场,布置农耕展馆……从最初一家人的文化自觉到如今全村人的文化觉醒,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文化周庄”已经走过六年。

  从2013年开始,周庄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农民文化节和乡村文明论坛,每一届都围绕一个主题,提出一种理念,把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理念推广普及到广大村民心中。

  周庄村一天天的崭新变化,村支部书记周金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说:“随着村里一项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的落成,文化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村民们喝酒闹事的没有了,广场舞跳起来了,在书院读书的人多起来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正家风、续文脉、承技艺……文化引领正成为周庄村乡村振兴中的不竭动力。???6

  点评

  近年来,我们村以文化、生态、旅游为发展定位,开发了乡村木器、竹器、草编等土特名优工艺品,组织农民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打响“文化周庄”品牌,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积淀,把民俗文化转变为文化产业,将石材工艺坊的工艺盆景以及女子手工坊的传统手工产品继续推向市场,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周庄村党支部书记周金顺

  一颗大樱桃﹃红﹄了小山村

  □南阳观察记者吴曼迪本报通讯员樊迪

  一颗大樱桃的价值有多高?

  在内乡县桃溪镇大路村,一颗大樱桃,10年间,让当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800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遍地荒坡变为茂林果园,让这里成功脱了贫。

  大路村,一度是偏僻、贫穷的代名词。“春种一满坡,秋收一箩筐。”路是“碎结石”路,水是山洼一眼泉,地是石头缝里抠,靠山吃山,大路村一度以开采石材为门路,不仅环境遭到了破坏,也阻挡了山里百姓发展的脚步。

  改变从2001年开始,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当地政府给村里送来了几千棵山东大樱桃树苗进行试种。看着结出的一颗颗红宝石一样的大樱桃,村民们开心不已,可是转眼就发了愁,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果子咋卖?卖给谁?

  “以前,大樱桃一熟,天不亮都上山摘,一次背二三十斤顺着山路下山,还不能快,快了樱桃就颠烂了。一口气走十几里蹲守大路边,等着过路客前来选。刚开始不知道市场行情,一斤卖5块钱心里都高兴。”果农李文聚告诉记者。

  “说白了,当时我们就是捧着‘金疙瘩’要饭吃!”村主任付建成感叹地说。

  为了帮大路村走出困境,该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发展思路,先修路通水,后通过举办樱桃节,让游客走进大路村,走进樱桃林自己采

  摘,彻底改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

  路通了,水来了,热闹的节庆办起来。现在,李文聚再没愁过樱桃的销售问题。“俺们山里的大樱桃,现在全都销往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今年他家采摘销售樱桃1000余斤,且都在樱桃山上就被抢购一空,按销售均价15元/斤计算,仅一季樱桃就收入1.5万余元。目前,村里的大樱桃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3000余亩。

  “每年‘樱花游’‘樱桃节’的举行,不仅让产地变成了市场,也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从最初的单纯卖果,发展到现在的农家乐、采摘游‘一条龙’服务。整个村子活了起来,乡村振兴我们看到了希望。”说起这几年村民生活的变化,村支书刘平建体会最深。???6

  点评

  大路村是生态发展之路的受益者,现在我们地处南水北调汇水区,山多、坡多,宜林面积大。既要保生态,又要富口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经济,不仅加强了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而且带起一方经济发展产业链,促进了农民增收,这也将是我们持续发展的路径。

  ——大路村党支部书记刘平建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

河南南阳青山绿水托起乡村振兴梦

2018-06-04 10:32 来源:河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