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亲历记:虚假整改乱象多
虚假整改乱象多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亲历记
为了水质临时达标,水务部门稀释污水,甚至还在上报材料中称河流“清澈见底、鱼类成群”;产业园违规占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千亩土地,可两年内却漠视中央整改要求,未搬迁、未治理;上报材料称环保“三无”养鸡场已自行清除,可督察组检查却发现,养鸡场非但没拆除,还增养上万只鸡……
近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工作结束,部分地方和企业“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暴露出来。在此过程中,记者也跟随督察组亲历了种种虚假整改乱象。
虚假“三招”应付环保督察
记者跟随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广东、宁夏等地现场督察发现,一些部门或企业无视整改要求,频频使出各种花招应付检查。
——表面应付,临时抱佛脚。澜水河、海仔大排坑、龙沥大排坑和黄坑河是纳入广东省清远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河流。当地政府上报材料显示四条河流水质监测均达到要求,有关满意度的公众评议结果为96%,还形象地描述这些河流为“清澈见底、鱼类成群”。
而当督察组来到海仔大排坑“回头看”时却发现,附近的小区居民纷纷诉苦,说这条河远没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原来,当地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临时达标,既没有截污也没有清淤,而是采取了应急方式——水系连通,也就是调水稀释。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海仔大排坑,附近五洲世纪城的多名小区居民抱怨现在他们住在十楼以上都能闻到臭味,“一督察,整治工程立马动起来了。功夫下在平时该有多好。”
监测数据显示,该段水体水质氨氮浓度达23毫克/升,远超过重度黑臭标准。中央环保督察组将有关情况反馈广东后, 6名责任人被立案审查调查。
——心存侥幸,按兵不动。记者跟随中央环保督察组走进位于宁夏灵武市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发现,废旧汽车拆解露天作业,工作人员的衣服布满油污已看不清颜色,成片成片的油污渗入土壤中。更为重要的是,园区在2016年就被中央环保督察组查出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293亩,可两年内,园区却未见任何清退土地和污染整治迹象。
在现场检查时,督察组询问灵武市有关负责人“两年来做了哪些工作”,他们表示曾“寄希望于自然保护区重新勘界,将产业园区调出保护区”。
——整改不断,污染不停。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宁夏“回头看”当天几小时内,就接到关于银川市永宁县泰瑞制药排放恶臭气体的多个举报电话。当天下午督察组来到企业检查发现,企业在异味治理方面虽然做了工作,但菌渣出渣口并没有实质性的除臭措施。
虚假整改背后显问题
部门、企业虚假整改的背后,反映出企业环保意识缺乏、地方政府压力传导不到位、地方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等问题。
——部分企业环保意识缺乏,环保违法成本低。督察组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检查一家“三无”养鸡场时,发现这家占地11亩、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养鸡场,废水通过土渗坑直排地下。当督察人员问到为何渗坑底部没有硬化,如何解决废水直接渗透地下问题时,养鸡场负责人理直气壮地回答,“如果硬化了,我的废水怎么渗透到地下呢?”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匮乏的程度令督察组震惊。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金辉说,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环境。有时虽然环保部门对企业罚款,但与企业多年该投入而未投入的环保经费相比,罚款可谓“九牛一毛”,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地方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碰硬”态度不坚决。广东省某地市一位干部坦言,该市生态环保失职追责机制不够完善。市层面虽然出台系列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计划,但县区一级未能将环保责任压力有效传导到各个涉环保部门和镇办,生态环保工作“上热下冷”。
泰美镇政府工作人员称,曾经想要拆除这家养鸡场,但是因为受到黑恶势力的威胁和阻挠,一直难以拆除。据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灵武市在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园区整改过程中也表现出 “不担当、不碰硬”的态度,在实质性整改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的情况下,还擅自于2017年12月对整改任务自行进行销号处理。
——地方环保欠账较多,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推进慢。记者采访了解到,广东污水管网建设欠账严重,个别城市连“十二五”规划的管网项目都仍未完成。
金辉说,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暴露出一些城市在过去的规划中对环保考量不足,尤其对环保设施的配套规划考虑不足,导致部分环保设施选址难、推进进度慢于目标,部分地方、企业单位通过虚假整改、表面整改,实现“数据达标”。
应强化问责和完善城市规划
受访专家表示,中央环保督察是手段,不是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对于督察中发现存在突出问题、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应通过督察切实传导环保压力,提升责任意识,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同时,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让环保真正成为地方政府工作中的常态。”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禄胜说。
金辉认为,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在努力完成国家、省定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框架下,应将区域总体规划与环境规划相结合,在生态环境规划中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合理地评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环境质量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实实在在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避免临时抱佛脚,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真正做到标本兼治,而不再需要通过“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来实现环境质量达标。
此外,金辉还建议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方案,更多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城市的规划布局。他说,以前城市总体规划虽然有关于环保的专门章节,但是主要是从定标准等方面来论述,篇幅较短。但其实很多环保设施的建设、管理都需要在规划阶段就提前考量、布局,以保障环保设施建设用地,加快环保设施推进进度。
记者 周颖 赵倩 广州 银川报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