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伟:为民企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访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
在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就黑龙江省将如何贯彻落实,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
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清零
记者:如何解决黑龙江省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具体采取哪些措施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利率?
张庆伟:我们要按照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强调的减轻企业负担要求,着力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要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系统,推动“银政企保”合作,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直接融资支持民企发展的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拓宽民企多元化间接融资途径,运用多种手段营造利于民企发展的金融服务环境。
在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方面,截至今年9月份,黑龙江全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83%。下一步,要积极引导银行机构调息让利,增加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发放力度、深入开展贷款产品和还款方式创新,引导融资担保行业降低费率。
记者:黑龙江省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怎样实行增值税减税及普惠税费减免?
张庆伟: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要去疴除弊、减压降负,特别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让企业轻装上阵。
在减税方面,继续贯彻落实营改增试点改革、部分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支持企业创新和科技研发等原有主要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完善增值税、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和个人所得税改革等减税政策。黑龙江省已经启动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工作,将各市、县低等级土地税额标准下调2元及以上,并适当下调部分市、县高等级土地税额标准。2018年,全省落实国家各项减税政策和省里出台的减税政策,预计将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超过215.6亿元。
在降费方面,目前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已全部清零,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理规范工作,确保取得显著成效。
解决好拖欠民营企业款项问题
记者:对有前景的民营企业,黑龙江省如何进行必要财务救助?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拖欠民营企业款项问题?
张庆伟:我们要研究采取股权救助、债权救助、成立并购基金等不同方式,对陷入困境的关键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企业所有权转移。
解决好拖欠民营企业款项问题,有利于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我们对政府欠款数量进行了系统性摸底清查,截至2017年底黑龙江省各级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物资采购款、保证金等共计269.22亿元,按照“谁拖欠、谁偿还”原则,有关市、县政府和省直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偿还计划,计划在2019年底前基本还清。
要深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依法保护民营企业诉讼权利,严格规范对生效裁判的执行行为,纠正涉民营企业产权冤错案件,切实保证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记者:黑龙江省如何营造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
张庆伟: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为民营企业提供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发展环境。比如,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投资主体选择上,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等标准、同等对待,在玉米燃料乙醇项目投资主体选择时,四川鸿展、万里利达2户民营企业分别成为双鸭山、宝清、桦南3个项目业主。
我们大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比如,我们支持龙煤集团6家医院与晋商联盟合作,以17.85亿元转让85%股权,国有资产实现增值率140%,开创了黑龙江省公立医院引进民营资本的先河。
让民营企业不断增强获得感
记者:如何让民营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张庆伟:当前,民营经济迎来了重大政策机遇,我们要优化政策供给和执行,让民营企业不断增强获得感。
一是围绕政策落实降低门槛,政策执行中尽可能降低企业申报门槛,尤其是向贫困县地区倾斜。二是全面出台政策实施细则,细化工作流程、引入失信奖惩等有效措施,研究出台实施细则,增强政策落实的有效性。三是创新政策宣传普及方式,促进政策解读到位。四是强化政策执行监督,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五是鼓励基层推进政策创新,形成从上到下的政策支持体系。
记者:对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黑龙江省将如何落实?
张庆伟: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既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清白交往,更要亲近交流、积极主动、贴心服务。要完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与民营企业定期交流互动机制,建立与民营企业经常联系制度,建立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开展调研、见面恳谈、到企服务、网络平台等形式,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我们推广项目承诺制试点,优化“一网通办”,让企业“只跑一次、马上就办”。(经济日报记者 倪伟龄 )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