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摇篮”的蝶变传奇——上海杨浦的双创之路
新华社上海12月21日电 工业“摇篮”的蝶变传奇——上海杨浦的双创之路
新华社记者姜微、周琳、李荣
黄金赌城第一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第一艘出口万吨轮诞生于此……上海杨浦,曾经被誉为“黄金赌城娱乐近代工业的摇篮”。历经艰难却坚定的转型,厚重的工业遗存与时尚的创新园区正融为一体,“工业锈带”转型智慧新城,一跃成为活力迸射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攀上高质量发展之梯。
双创成谷聚带,从工业“摇篮”迈向创新乐园
“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位于上海杨浦的长阳创谷依托百年纺织厂房改建而成,集聚了200家左右双创领军企业和极富双创特征的中小企业。巨大的户外马赛克墙上,纺织机械的老标识和人工智能企业的新标签,交相呼应。
国棉十七厂变身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上海第二钢铁厂变成以“互联网+”为主题的产业园区互联宝地,上海矽钢片厂变成城市概念创意园……在杨浦,这样的历史“对话”随处可见。
作为老工业基地,杨浦遗存大量老厂房资源。甩掉陈旧产业的历史包袱,传承勇于担当的独特风骨,形成了这里创新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上海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说,将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杨浦要努力成为上海城市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间”。
坚持向创新要发展,释放创新活力,杨浦依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力”,着力摆脱传统产业掣肘,实现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今天创新杨浦的华丽转身。
如今,杨浦从创新转型中尝到了甜头:财政收入,增幅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前列;产业结构,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八成;发展后劲,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7600余家,有20家科技园区、91家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初创企业成活率达31.4%。
三区联动,助力“无边界”发展
杨浦工业根基笃厚,富集的高校资源在上海也是得天独厚。没有在积重难转的老产业中自怨自艾,杨浦做好“知识密度”的文章,用校区、园区和社区“三区联动”的独特生态主动打破边界,助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作为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中心城区,杨浦将最宝贵的空间留给了创新。制度设计上,《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
联动方式上,首先体现在政府主动,做到“三个舍得”:舍得腾出最好的土地支持大学就近就地拓展,舍得把好的商业和地产项目让出来建设大学科技园,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整治和美化大学周边环境。
这种取舍,让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学校的围墙被打破,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溢出校园,一种开放包容、充满活力、井然有序的城区新形态开始显现。
学校旁边,数个商业地产项目变身科技园区;园区周围,24小时深夜书店和智慧“无人书屋”为居民提供书香;社区里面,创业者带来了机器人、3D打印、新材料等酷炫“实验室”……在创智天地、国定东路、长阳路、环上海理工大学4大创新创业街区,经济密度明显提升,这里,被称为创业最能脱颖而出的“福地”。
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介绍,杨浦率先提出创业街区概念,致力于打破校区、园区与社区的边界,打破研究者、生产者与用户的边界,打造没有围栏、生机勃勃、交流分享的“城市公共客厅”,打开窗户就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温度。
彰显开放基因,谋划未来新跨越
6时从常州出发,7时到达上海,8时出现在会场……今年,沪苏浙皖四地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在杨浦成立“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创业“新势力”往来于长三角之间,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注足迹。
杨浦是上海通江达海的节点,特别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创新的开放基因。不仅主动扩大长三角的“朋友圈”,杨浦还将自己的对标,设立为国际化创新高标准——硅谷。
“即使跨越太平洋,也能感受到这里的召唤。”在声网创始人赵斌看来,在硅谷,只要有鼓励科创企业、海归回国创业的场合,就能看到杨浦的身影。今年,上海杨浦(硅谷)创新中心在旧金山湾区挂牌运营,埃森哲、新思科技等知名外企纷纷落户。
打造敢闯敢创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干脆搬进了园区,主动“沃土”“施肥”,陪企业一起“创业”、成长。在长阳创谷门口,由标准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创箱”,变身政府部门的常设工作站,一杯咖啡的时间,创新企业证照立等可取。
李跃旗说,无论是无先例可循的新兴行业,还是刚刚起步的创业种子,在杨浦都能找到“量身定制”的服务。最近,杨浦又为创业的民营企业出台了26条可以“对号入座”的新政策,精准对接。
老工业区转型是世界性难题。在杨浦,百年工业的底蕴和创新创业的氛围,让新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据规划,杨浦的城市更新将沿着科创的路径,加快迈向万众创新示范区、知识技术策源高地、技术转移集聚高地,书写新的传奇故事。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