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养老如何加快探索步伐?
羊城晚报记者 李国辉 实习生 王珊
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议加快推行农民退休制度,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应如何加快探索的脚步?
缺乏陪伴、体检比例低、疾病管理差、留守比例大……根据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于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第二轮广东千村调查数据显示,广东农村60岁以上留守老人比例达到23%左右。2018年全年,广东农村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未曾做过体检。调查指出,由于缺乏子女陪伴,广东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认为,在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大养老体系新格局下,广东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探索上可以发挥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的结合优势,尤其通过组建老人互助小组、老年协会、时间银行等形式,建设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农村社区的互助养老体系。
抽样调查
近一半老人未做过体检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发布的由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发起的广东千村调查报告显示,被抽样调查的3622户农村家庭中,60岁以上达到2577人。粤西地区留守老人的占比最高,达到28.32%,粤北山区留守老人比例达到26.54%。全省农村60岁以上老人中,平均留守比例约23.1%。
全省农村失能老人占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2.55%,部分失能老人则占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5%左右。
值得重点关注的一个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广东农村老人做过体检的占比较低,农村老人的体检仍有待普及。广东农村近53.31%的老人做过体检,未做过体检的占将近一半。粤东地区老人做过体检的占比低于全省平均值,仅有36.68%。
除了体检比例偏低外,高血压等慢性病在老年人中出现的概率较高,占比达到30%。老人对于疾病监测的意义认识不足,农村地区老人的慢性疾病管理工作仍然开展不够深入。
与此同时,农村老人的收入普遍偏低,平均月收入金额约为934元,来自养老金的部分约为328元,占比约三分之一。即使在珠三角地区,农村老人的平均收入也仅有1180元左右。
缺乏陪伴
留守老人常有心理问题
千村调查报告农村养老问题撰写人、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李书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抽样数据显示,广东“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由于缺乏子女陪伴,农村老人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在实际走访过程中,我们的抽样调查组也与众多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有所接触,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许并不需要帮助,但内心还是有些落寞。”
调查数据显示,从农村老人子女探望的频率来看,不定期探望的比例为约为41%,一个月内有探望的大约30%左右,三个月探望一次的约占11%,4%的老人反映子女从不回家探望父母。
“我们发现,大部分老人文化程度都较低,涉及医保报销、领取养老保险等问题时,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他们也很难去真正享受到这些福利。”李书娟说,一位粤北老人接受调查组访问时表示,“子女都不在身边,谁会给你耐心解释这些东西是怎么操作呢,我们年纪大,也没什么文化,不理解这些”。
在李书娟看来,随着不少留守老人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得到看护和照顾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尽管子女仍有定期电话或不定期探望,但因缺乏陪伴导致的心理问题仍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专家建议
加大探索农村互助养老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希望能够在农村推行农民退休制度,建设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今年两会期间,这一建议再次被提出。
今年全国两会后,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在第二轮千村调查的基础上,还就广东如何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应对农村养老难题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李书娟表示,千村调查组认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事实上仍是一个相对贫困的问题。现有的农村养老和保障政策仍相对碎片化,政策之间还未形成系统网络。广东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红利,进一步放宽农村养老领域准入条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对此,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政厅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认为,广东提出要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大养老体系新格局,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宜当地特点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尤其是在集体养老的模式上进行加大探索力度。
千村数据显示,广东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比例约在每年2%。冯帅章表示,广东近年来一直将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实事之一,在农村养老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例如广东韶关南雄,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整合资源,建立了30多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农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娱活动、托管、医疗保健等服务。
他倡导大力推行社区养老的模式,尤其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失独老人的日常照料问题,可以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集中解决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在精准扶贫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基础上,广东可以充分利用村庄的集体资产以及有利的社区环境,依托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契机,利用村庄的旧学校、旧厂房等集体资产进行养老院的改建,并依托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对养老院开支进行补贴,包括聘请专业化的看护人员和医护人员,对老人健康做到及时监测。
冯帅章还提出,可以发挥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的结合优势,尤其通过组建老人互助小组、老年协会、时间银行等形式,建设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农村社区的互助养老体系。
“农村的社区互助养老较城市社区而言,除了具备天然优势外,类似的社会服务下乡,也能依托这些养老平台开展服务,形成规模经济与平台效应。”冯帅章说。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