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广东2277个省定贫困村“后队”变“前队”

2020年12月22日 07: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班娟娟 广州报道

  穿村落、入景区,沿途风光各具特色,岭南风光美不胜收……近两年,“网红村”狮峰村吸引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成为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体验绿色天然的好去处。

  狮峰村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没有致富产业,长期以来未能实现脱贫致富。得益于201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的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程,在对口帮扶单位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的精准扶贫下,如今的狮峰村,正将脱贫攻坚“困难户”变为乡村振兴“示范地”。

  规划先行 乡村建设成“新网红”

  “看得见绿水,望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乡村振兴的期盼。

  中山市小榄镇驻狮峰村第一书记麦景深告诉记者,脱贫工作的第一步是进行村容环境整治,为此,狮峰村先后投入70多万元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以前村口是一个105亩废弃的鱼塘,投入改造后,不仅可以养鱼,还让鱼塘摇身一变,成为荷花摇曳的网红景点‘白鹭湖’。”麦景深介绍,每年6月荷花竞相开放时,村里还会举办莲花文化旅游节,2019年来村观光的游客超30万人次。

  借力白鹭湖吸引来的游客,狮峰村通过提供更多配套服务和娱乐项目实现增收,村内废旧老宅改造为民宿,建设餐饮服务中心和栈道,提供采摘莲子项目。“2019年,游客采摘莲子一项的销售额就有30万元。”麦景深说。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广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焕发新的活力。

  广东省河源市康禾镇仙坑村有400多年历史,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优势,拥有深厚的客家农耕文化。2018年,万科集团结合仙坑村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在古建筑保护修缮、历史文化传承、人文自然景观建造、艺术内容导入等方面进行援建,吸引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工作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之路。

  乡村振兴不仅要脱贫攻坚有成效,乡村风貌也要焕然一新。

  火炬村原名龙跃坑村,解放战争时期,潮汕人民抗征队就在这里成立。如今村里保留着丰富的革命遗迹,如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后勤部、兵工厂、弹药库、军政法庭、后方医院等。如今的火炬村以红色故事为主题,绘制革命老区代表性墙画,整个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现在的火炬村着重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红色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在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省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覆盖率达100%;累计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49.86万间,建成卫生公厕8285座,自然村配备保洁员和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率达100%,农村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覆盖率99.63%,生活污水治理率91.8%;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4.6%,行政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100%,纳入规划的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99.99%,建制村“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公共服务中心(站)覆盖率100%,全面完成基础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完善,产业发展进步明显,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因地制宜 带动产业蓬勃发展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遵循这一发展思路,广东省各地深植现有优势,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2020年,狮峰村村民李亮喜承包了十多亩鱼塘,现在年收入约8万元左右。“现在公司有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养殖技术培训,鱼生病了会告诉我用什么药,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道听途说了。鱼养好之后卖给公司,销路也不发愁,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李亮喜说到。

  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以奖代补等措施,狮峰村实现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不足4000元增至2019年的15723元,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出列。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6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8万元。2018年狮峰村荣获“潮州市十大最美村庄”称号,2019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特色旅游村。

  2016年,春沐源集团来到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着手打造120亩现代农业产业,建立田园综合体项目。集团对陂角村产业扶贫计划不仅包括产业用地流转租金,还招聘大量的本村村民,进入农业工厂从事播种、采摘、包装等工作,进入绿地公园从事基础服务,进入旅游民宿从事管理服务等。如今的陂角村的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整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康禾镇副镇长肖龙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客家文化旅游项目,仙坑村将文化长廊、四角楼、八角楼、登云书院等自然人文资源有机串联,打造成客家文化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品牌,吸引省内外甚至港澳同胞慕名前来参观,仅2019年就接待各级学习考察等团队超过70批次共计3000余人,实现文旅融合、产业共生发展局面。

  贫困户叶运钦通过田园研学路线,今年10月接待了14次近300个学生,每月多了2800元的收入,生产的农副产品也有了销路。以珠三角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通过客家古建筑文化等特色课程,仙坑村积极宣传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学生参与到“进农村、体农俗、住农户、品农活”系列活动,为仙坑村田园研学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发动群众 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河源市紫金县黄塘镇腊石村是人口大村,村民多在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从事建筑行业,有一定的建筑基础和经验。

  在符合县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之下,腊石村树立了把规划设计还给村民、把新农村建设交给村民的理念,积极发动农村工匠参与。邀请农民工匠参与规划、设计、施工全流程,使规划设计更符合村民意愿、传统习俗、当地风貌。

  腊石河整治后,腊石村进一步对一河两岸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农民工匠说“以前都在为别人盖大楼,这次亲手建设自己的家乡,特别高兴和自豪。”他们不断地交流探讨如何做得更好、更省钱,还邀请在外做园林设计的亲戚朋友回乡免费指导农民工匠铺设街砖、砌筑花圃、种植花木,工匠们出钱出力,想方设法节约成本。目前,腊石村“一河两岸”项目工程已经基本建成,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建设美丽乡村,讲求久久为功。经过三年努力和探索,如今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贫困村基础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完善,产业发展进步明显,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实现贫困村“后队”变“前队”。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

广东2277个省定贫困村“后队”变“前队”

2020-12-22 07: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