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费县试行困难企业“休眠”制度力保市场主体稳定
“我们公司现在经营困难,本以为只能注销了,没想到推出的‘休眠’制度解决了我们后顾之忧。”山东锦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冬冬感慨道。日前,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行政审批局为该公司办理了企业“休眠”手续,这是费县首家享受“休眠”政策红利的企业,也是费县创新落实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的有效探索。
今年5月起,根据《费县试行困难企业“休眠”“苏醒”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困难企业“休眠”制度,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创造了新路径。
应需而为,以标准化流程打通“休眠”通道。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量身打造“休眠”政策。根据前期走访联系企业的情况,费县选取15家服务型、商贸型、生产加工型困难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受访企业强烈表达了继续经营的诉求,希望沿用当前登记字号,保留市场主体地位。为此,费县在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省级事项清单基础上,拓展“企业休眠”阶段和场景,增加“企业休眠登记”“解除休眠登记”事项,打破了“一刀切”式注销退市模式,为困难企业带来喘息之机。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合理界定适用范围。费县确立“积极、务实、审慎”的原则,深度分析论证制度推行意义和潜在风险,确定试行期间适宜纳入“休眠”登记的7类情形。三是坚持效果导向,打造最简登记流程。本着企业自愿原则,推行企业侧“告知制”,建立登记、决定、互认“三步”办理机制。符合“休眠”条件的企业,向登记机关出具企业休眠登记表等材料,即可进入“休眠”程序。当发展环境好转时,企业向登记机关出具企业解除休眠登记表等,即可解除“休眠”程序。
双侧发力,以系统化方法积蓄“苏醒”动能。费县以扶持政策为“支点”,注重拉长职能部门的“杠杆”,撬动“休眠”企业尽早“苏醒”。费县实行差异化监管,保证“休眠”企业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强化金融信贷支持,提供应急转贷、财政贴息、产权质押、创业担保等金融服务,引通资金“活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设立5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和每年5000万元工业经济发展扶持资金,支持“休眠”企业转型升级;实行社会保险费缓缴、医疗保险补缴,强化公益性援助救助。此外,为“休眠”企业配备工作专班,协助制定自救计划。一方面“走出去”,免费为“休眠”企业提供境内外、线上线下展会信息,引导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贸促会,组织企业负责人外出培训交流,寻找外部商机;另一方面“引进来”,在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上下功夫,借助外力加快企业“苏醒”。
守好底线,以规范化操作防范潜在风险。一是设置限定条件。费县设置企业“休眠”期限,首次申请期限为一年,续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每次续期不超过6个月。同时,加强甄别,对于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生存和经营、产能过剩、资不抵债等“僵尸企业”,不予办理“休眠”登记。二是实行承诺制度。企业在申请“休眠”程序时,作出书面信用承诺,应尽责任不打折扣。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建立“休眠”企业库,实行清单化管理,相关监管部门依法开展日常巡检、定期回访,坚决抵制瞒报漏报、偷税漏税等严重干扰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创新机制,以精细化服务助推政策落地。一是推行联席会办。费县建立企业“休眠”“苏醒”机制联席会议制度,为“休眠”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研究解决路径。二是推行平台联办。费县率先启用临沂市审管联动平台,及时推送“休眠”企业信息。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制,建立“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机制,推动审批和监管环节无缝衔接、政策精准落实、信息即时更新。三是推行帮办代办。费县依托沂蒙红色帮办代办力量,通过“零申报”方式协助“休眠”企业完成报税环节,保持正常报税状态。
目前,费县已为山东锦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费县益杰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办理了“休眠”流程,相关扶持政策正在加紧落实。下一步,费县将继续聚焦制度设计、机制建设、路径探索,引导企业自主选择经营策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业创新动力,促进全县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徐懿科 高云野 邵泽龙)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