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形成“一城多核”夜经济消费格局
深圳形成“一城多核”夜经济消费格局
呈现出多样化发展业态
□ 记者 傅江平
近日,深圳市发布《2021深圳夜经济消费报告》,并首次发布完整版深圳夜消费地图。该报告聚焦三大公共命题:其一,首揭全国语境下,深圳夜间经济具备的城市特色;其二,垂直至细分业态,展现深圳重点夜场景的新趋势与新思路;其三,回归更高站位,把脉鹏城消费力。报告表示,深圳市是一个率先形成“一城多核”夜格局,且更具年轻活力的不夜之都。
据了解,对深圳而言,夜间经济不仅是一张城市名片,更是当下深圳消费力的实力担当,在深圳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近年来,深圳市大力推进夜间经济发展,通过夜间消费提质升级挖掘消费潜能,成为发展夜间经济的标杆城市。目前,深圳夜间经济业态丰富,包括餐饮、商场等白天和夜晚并重的业态,以及酒吧、KTV等以夜间为主的业态,过去某些在夜晚乏人问津的文化类活动场所也逐渐成为承接城市夜间活动的载体,形成了夜市、酒吧街、深夜食堂、深夜书店等特色产品,是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可参考的标杆。
不同于大多数城市,深圳夜间消费高峰出现得更晚。据美团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城市夜间消费高峰主要集中在18点至22点之间,而深圳夜间消费的高峰在22点以后。此外,相较于其他城市,深圳夜经济在数字赋能上表现也更为突出。深圳作为夜经济活跃度位居前列的城市,其夜场景也十分多元化。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深圳不少区域的夜间经济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业态夜间消费市场。深圳市营业至22时甚至更晚的店铺十分常见,相当一部分实体店更是24小时营业。
报告表示,今年以来,从营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到真金白银鼓励激励政策,再到打造长达3个月的购物季消费范本,深圳政府护航夜经济的力度与决心相当给力。目前,深圳几乎每个区都有“家门口”的夜经济,夜经济热力区域与商业地标高度重合,当中不少是以购物中心为辐射原点,形成热力区域。这样多元均衡的格局也为业态跨界发展做足了准备。
“一城多核”的夜经济发展格局与深圳的商业配置密切相关。报告表示,深圳有着全球在建数量第一的购物中心。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商业体从单一提供购物功能变成吃喝玩乐一条龙的生活中心。功能的丰富,也让深圳消费力格局与商业地标走向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一城多核”夜格局是随着深圳商业格局发展逐步形成的。伴随深圳“东进西拓”战略的推进,深圳的商业格局也由最初罗湖、福田,向南山、宝安,再向龙岗、龙华慢慢拓展。与之对应的是,深圳的夜间热力图也慢慢形成均衡的格局。其中,深圳东部的夜间消费能力正在变强。
“美食”是深圳夜经济中的重要消费品类。报告表示,2021年,深圳最爱点夜宵的3个区分别是宝安区、龙华区、南山区,光明区成为订单量增长最快的区域,龙华民治、南山科技园、塘朗西丽、宝安西乡等区域则是头部活跃点位。这些地区,与年轻上班族聚集密切相关。比如科技园、塘朗等聚集大量写字楼,龙华、宝安、光明则承接了较多福田南山上班族外溢的居住需求。
当前,深圳夜经济活力持续迸发,且出现了不少新趋势。报告表示,目前,景区跨界联动成为深圳夜游商户自发形成的新趋势。比如10月欢乐谷与世界之窗推出“双园夜游联票”,一票通玩两园。除了传统的老牌景区之外,在深圳10大热门夜游景区里,新晋地标正在崛起,比如湾区之光摩天轮、招商蛇口邮轮母港、佳兆业国际乐园等。
报告对深圳未来夜经济发展提出了6项建议:结合城市科技属性,以湾区站位打造名片;讲好故事,提升城市网红氛围感;围绕明星地标与滨海特色,打造跨城、跨景区的联动版夜文旅IP;强化精神消费,让音乐走入公共文化场景;既要创新也要传统,打造城市经典美食名片;政府牵头优化夜间营商环境,提升夜交通等各项配套。
《黄金赌城娱乐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