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高质量领跑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其中,福建省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宁德如何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成长为动力电池集群赛道的领跑者?日前,记者进行了探访。
“无中生有”兴产业
提到宁德的动力电池集群,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和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新能源科技”)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这两家企业在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建立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敬源告诉记者,宁德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产业,它的发展壮大与宁德新能源科技和宁德时代密不可分。
中央智慧工艺感知控制系统、超高速运动全量视频流AI质量检测、全量大数据实时检测、增强现实专家系统、智慧物流……走进位于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德时代湖东工厂产线,随处可见智能化充分融入生产的场景。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提供商,宁德时代技术水平全球领先,2022年突破千亿产值。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生产消费类软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连续10年位列全球第一,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可穿戴电子产品、无人机、移动电源、电动工具等领域,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之一。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提供商,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张敬源告诉记者,随着两大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慢慢开始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跟随入驻,逐步奠定了今天宁德动力电池集群的基础。
宁德市工信局副局长郑晨斌说,为进一步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宁德市修订完善促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七条措施,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累计引进80多个产业链项目落地建设,涵盖“材料—工艺—设备—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回收拆解—材料循环再生”全产业链技术布局,覆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和电池构件、机械设备、包材等配套项目,打通了研发、制造、服务等环节。
郑晨斌表示,经过10多年发展,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从点到面”的拓展,生产基地项目从东侨一个点建设布局扩展到沿海的蕉城、福鼎等地。目前宁德全市在建和建成投产电池总产能合计超330GWh,宁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重要环节增优势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之一,在锂电池的总成本中占据40%以上比例,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产品一致性、安全性等核心指标。其中,高镍三元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目前基本由国外正极材料厂家生产。
位于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德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生产车用高镍三元材料的企业。该公司企业管理部经理吴海浪告诉记者,公司2万吨锂离子正极材料生产项目是宁德市重点项目、福建省重点技改项目,项目拟分二期建设,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投料生产并具备年产25000吨生产能力;同时已经立项审批通过的7万吨生产项目已正式启动并筹建中。“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是能够同国外相媲美的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线,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正极材料的研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吴海浪说。
除了材料,电池性能检测也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一个重要环节。成立于2016年的宁德新能先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新能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检测及认证,主要服务于新能源电池、整车及其零部件的龙头企业。走进该公司的实验室,大中型三综合振动台、各规格充放电机、恒温恒湿试验箱等各种设备令人目不暇接。该公司副总裁陈俊建介绍,实验室具备承接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产品的测试,包括电芯、模组、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柜、电池管理系统及其元器件,测试范围包括电性能、机械环境可靠性、安全性和功能性。完整的测试能力可模拟动力电池实际的使用工况。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动力电池市场迎来需求井喷期,动力电池企业的测试需求大幅增长,新能先锋的测试规模和测试能力迅速增长和完善。“伴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厂房和设备的投入、检测方法开发投入每年也都在增加。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5万平方米的厂房,预计2023年底建成,2024年投产,希望能够对产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支持。”陈俊建说。
“万亿工业”新目标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1C创新实验室”等研发创新平台相继成立,宁德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新能源研发创新中心。2021年,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580亿元,增加值增长92.1%,成为全市第二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目前,动力电池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更新迭代,未来将衍生出更多新的产业板块和投资机会。郑晨斌表示,围绕到2025年力争产能430GWh、全产业链产值超5000亿元的发展目标要求,宁德将坚持“强龙头、强配套、强协同”,做优、做强现有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策划引进一批新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重点加快龙头企业产能释放,加快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配套链、智能装备制造、服务型应用、储能产业、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多领域拓链发展,实现锂电产业高质量“领跑”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助力实现“万亿工业”目标。
(责任编辑:秦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