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奇点时刻”或到来:重新想想“我是谁”

2025-02-24 08:06 来源:解放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奇点时刻”或到来:重新想想“我是谁”

2025年02月24日 08:06   来源:解放日报   

  朱珉迕 

  AI来了。这句话讲了很多年。但现在,“奇点时刻”可能真的要来了。 

  过去这一周,Grok 3横空出世,大模型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边,大模型应用层面的“比学赶超”,亦在如火如荼。 

  教育、医疗等领域“接入大模型”的新闻频频出现。更热门的无疑是政务。多地政府部门开始进行DeepSeek本地化部署,深圳要求全市各区各部门基于政务云环境开启DeepSeek的应用服务,福田区基于DeepSeek开发的70名政务AI“数智员工”已正式上岗。还有一位县委书记要求当地公职人员,“至少要装两个人工智能软件”“必须会用DeepSeek”。 

  舆论对此热议了一整周,惊呼变革者居多,喜形于色的很多,大惊失色的也有。至少从不少地方“AI公务员”展现的出众实力看,相当一部分传统业务,特别是格式化、程序化业务,完全可以也正在被人工智能高效替代。这不是政务服务一个领域的变化。对各行各业来说,不管你愿不愿意、有没有充足准备,“躬身入局”已经不容迟疑。 

  之前有人觉得,AI竞争白热化时代,谁手里没有大模型谁就输了。其实对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行业来说,真正要担心的是“谁不会用大模型谁就输了”。当头部技术已经出现,并且开放给所有人的时候,谁还抱着保守心态拒绝接触使用,谁就可能掉队。而因为技术本身的级数倍优化,今天错过一步,未来就可能错过全局。这并非耸人听闻。 

  “要不要用”,今天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怎么用。 

  大家都喜欢说,要让AI做人的“助手”。不知道AI自己是不是认同这样的话,但至少,即便要让AI做好“助手”,人也必须有充分的变革。 

  新瓶装旧酒,首先是行不通的——AI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不同于一切修补式的创新,很多变化不是表面的,而是底层逻辑上的。要应对,必然要拿出相应的思路和方法,这指向的往往就是系统性的改革甚至“再造”。比如政务,若对AI的使用方式还在传统套路里打转,不能触及根本,甚至再一次变成“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担心的就不只是一点资源浪费,更是生存危机。又比如教育,当AI已经近乎穷尽人类既有知识,并能够迅速给出答案和方法的时候,填鸭式、机械化的育人方式,又何以再有出路呢?社会肉眼可见地不再需要“做题家”,教育又岂能周而复始地培养“做题家”? 

  所以,首要一条,是大胆地放下“故我”、抛下“小我”,去真正用新的思维来审视自身、审视未来。还是那句话,在颠覆性浪潮面前,固守并无出路。 

  再一条,则是找到“真我”。 

  大家都说,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但前提是,人必须更“像人”,去做AI无法替代的事情。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教师、医生,人的属性是各个职业最特殊的属性,也往往是最根本的属性。公职人员对群众需求的理解与共情,医生对病患苦痛的倾听与安慰,教师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关注与呵护,乃至对人的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所有一切倾注情感的劳动,至少目前都还不能被完全替代。而在常年实践中,这些又是常常被机械化、事务性劳动遮蔽的。过去固然有种种无奈,但在AI开始在许多方面代劳的时候,或许恰好是人重新审视自己,进而解放自己的一个机会。 

  现在也许是每个行业、每个人都重新审视一下“我是谁”的时候。当AI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的时候,一切“把人当机器”的职业、工种、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毫无疑问都没有出路。唯一出路,只有让机器做更好的机器,人做更好的人。 

  切不可本末倒置。

(责任编辑:韩璐)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