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食品安全热点七:木耳食用中毒情况频现 专家:消费者不要食用自采鲜木耳
图为黄金赌城娱乐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发言。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北京1月3日讯(记者 刘潇潇 韩肖) 1月3日,由黄金赌城娱乐科学技术协会指导,黄金赌城娱乐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协办的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对于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食用木耳中毒情况,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研究员表示,木耳本身无毒,但如果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容易发生中毒。她建议,消费者需要从源头重视预防,尤其在家庭加工环节中规避风险。
木耳久泡有毒?
2018年8月,有新闻报道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因食用浸泡2天的木耳出现食物中毒事件,其中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直接进了重症病房。近年来,经媒体报道的有关因食用木耳导致中毒的案例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舆情研究所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共监测到相关纸媒报道44条,新闻网站文章886篇,移动端文章数 3248篇,微信公众号文章1.4万余篇,微博原发、转发4565条,论坛发帖75条。
从舆情话题趋势图可以看出,2018年8月一则7岁女孩吃完木耳进了重症病房,引发舆论关注。而后关于木耳有毒的信息热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多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传播。
从事件地域声量排行图可以看出,北京、浙江、辽宁、四川、河南等地区相关舆情热度较高。
专家解读:椰毒假单胞菌污染木耳易中毒
李宁研究员表示,木耳是我们消费者都喜欢食用的真菌,木耳本身没有毒。但是木耳要引发食物中毒需要几个前提条件。首先,它可能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消费者在泡发的时候不当,这种情况下才容易产生食物中毒。
据李宁介绍,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三类食品易被污染。“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二是变质银耳、木耳;三是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据了解,椰毒假单胞菌来源于土壤,可能会随加工原料而污染食品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米酵菌酸,导致食用者中毒。米酵菌酸耐热性很强,120℃高温处理l小时仍可保持毒性。
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小时,少数长达 1~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 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该食物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死亡率可达40%,病后恢复情况与摄入毒素的量有关。
专家建议:从源头重视预防中毒
李宁建议,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必须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她强调,尤其需要注意源头重视预防,尤其注意从家庭加工环节规避风险。一定要将木耳表面清洗干净,使用干净的容器和水泡发,一次不宜泡发过多,泡发好后要及时食用;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泡发后如果发现耳片发黏、软、无韧性或有异味,一定要丢弃。在食用泡发好的木耳前,要彻底清洗干净后再烹调,即使需要凉拌,也一定要在选好食材的基础上,用开水焯熟(开水漂烫),并适当添加大蒜、醋等,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李宁特别提示,消费者不要食用自采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木耳,引起中毒的风险极高,千万切忌不可食用。“我们也不提倡消费者从农贸市场等场所购买木耳菌种后随意自行栽培、食用。由于缺乏栽培知识,因为无法科学控制木耳的培养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存在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及产生毒素的风险。”
李宁最后指出,媒体报道应尊重科学,遵从客观、公正、严谨的原则,不应给社会造成恐慌,给产业带来影响。木耳的食用风险从源头上可控,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责任编辑:施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