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两大主要因素致食品涨价 11月12月将下降
中新网11月26日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26日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指出,食品价格上涨是由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的调整和人口大规模流动两大主要因素造成的。他预测,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有一些短期因素,加上生产供应的变化,11月、12月食品涨价的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
10月份食品价格的涨幅达到10.1%,成为黄金赌城娱乐CPI上涨的重要推手。11月中下旬,国家调控物价措施接连出台,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其他部委和各地政府也都相继出台措施来调控物价,来保证低收入人民的生活。
对于目前稳物价的一系列措施,张立群表示,首先我认为现在这个政策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而且会收到比较明显的成效。这16条措施,包括增加生产、保障供给,也包括了对整个和食品相关的流通,包括商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也包括对于低收入家庭的一些补贴,还包括对整个食品市场秩序的加强管理和规范。
对于这些措施的成效,张立群表示,我想是会收到明显成效的。当然我们不能期望太急。因为食品价格上涨有它一些客观的原因。我们不能完全把食品价格的上涨压住,就是完全不涨,我觉得这个是不可能的。
对于群众最关心的食品价格的上涨,张立群表示,食品价格上涨,我觉得两个因素是最主要的:第一,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的调整,这个调整会长期持续下去。因为整个工业的产出和农业的产出,提高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农业的产出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地的生产能力,而工业的产出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科技进步。因此,两者之间发展是不可能同步的。产出的增长了和收入增长是直接相关的。工业产出提高比较快,整个的务工的收入增长就会明显地快于务农。如果工农产品的比价关系没有一个必要的调整,那就会越来越少的人去从事农业生产,最后就会出现粮食和各类农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出现食品价格大幅度地上涨。所以,这种工农产品的比价关系调整,我们现在看到有一种是主动积极的调整,这个主要由政府引导的。这些年我们一直在逐步地提高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实际上就是基于稳定农民务农积极性的考虑,保证务农收入有一个稳定的增长。
张立群指出,这样一些措施,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基础性的原因。就是对于整个农业生产,成本补偿性的这样一些因素支持的这样一些成本价格上涨,支持的这样一些食品价格上涨。但是,这种上涨,应该说总体是比较温和的,涨幅不会很大。
对于食品价格上涨的第二个主要原因,张立群表示,人口现在大规模地流动,从农村转出,在城乡之间流动,使得很多的商品性的食品需求增加很快。这些需求的增长,和整个商品性的食品供给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缺口。这个也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另外一类原因。比如很多城市,它的人口增长很快,但是它的蔬菜生产没有同步地提高,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当中,一些蔬菜生产基地可能还可以开发,被占用了,使得它的整个周边的蔬菜生产能力下降。这样一种情况就可能导致这个城市蔬菜的供求关系出现一个改变,出现一个供不应求。这可能就需要从外地、从远的地方调运蔬菜,这就形成了运输费用和蔬菜保鲜费用增加。这些就会推动城市的蔬菜价格上涨。
张立群指出,局部的商品性的食品的供求关系出现缺口,这个是存在的。但是这些供求关系的调整,是通过食品更大范围的调运来解决的。而这种更大范围的调运就导致运输费用以及一些保鲜费用的增加,这个就推高了食品价格。而且现在我们在城市的发展当中,应该说,对整个食品的销售环境有些方面引导可能还不到位。
张立群指出,比如很多城市为了市容的整洁,把农贸市场、流动菜贩都给取消了,但是现在整个蔬菜的销售,包括很多食品销售都进入到超市,或者进入到一些指定的区域,它的摊位费提高得很多,这也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另外一个原因。
张立群指出,这个食品价格上涨还有一些短期的因素。比如,国际市场大豆减产,导致我们现在食用植物油的价格在10月份上调了20%。再比如,去年冬储菜,包括萝卜、白菜等等,卖价非常便宜;今年种植的数量是明显减少的。再加上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包括韩国、日本等等,它们也出现了这样一些蔬菜的生产的减产,导致我们对它们的出口在增加。所有这些可能都是导致冬储菜价格上涨的一些重要原因。而这些在十月份就成为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些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集中起来,就使得当月的食品价格涨幅超过10%。
张立群表示,如果区别一下看,像食用植物油的价格不可能连续上调,包括冬储菜的价格,随着生产供应的一些变化,它的价格水平也会有一个向下的逐步回调。刚才讲的,比如成本补偿性的这样一些价格调整,包括整个人口的流动导致的商品性的食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个都是一些中长期的因素,它不会在月份之间出现剧烈波动,而且它也不会推动食品价格达到10以上的涨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11月份、12月份,可能食品涨价的水平会有所下降的。(据人民网文字直播整理)
(责任编辑:殷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