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被访者:流通环节抬高了菜价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菜价是居民身边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每到天寒、节庆的时候,菜价变动总能引起居民不少讨论。但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上海市民如何看待菜价?根据调查问卷显示,中老年相比青年,对于菜价更敏感。
绕道曹安市场购便宜菜
早报记者在上海市区发出10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91份问卷。调查的居民中,基本涵盖了上海居住生活居民的主要类型,从20岁到60岁以上居民皆有。男性41%,女性59%,其中20岁左右年轻者7%,30岁~50岁中青年16%,41%为即将退休人群,36%为60岁以上老人。
张明建2年前毕业来到上海,租房住在市区,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食堂、饭馆中吃饭,但只要有时间,每周张明建还是会买一次菜,在家做饭。即使他这样的情况,买菜的时候仍然觉得菜有点贵。“现在5元钱买不了几个西红柿,在我们老家那都可以买一袋。”他告诉记者。
而在老式小区中的薛阿姨,每天下班前总是骑着摩托车绕道去曹安蔬菜批发市场,在那里将两天的蔬菜一并买好。这个菜场是上海零售菜最便宜的地方。每次买菜,薛阿姨花费40元左右,比在家里附近买菜大概能节省下10元钱。
中老年对菜价更敏感
调查样本显示,82%受访者每天都要到市场买菜,购买地近半为附近菜场,但在马路菜场买菜占29%,超过在超市购买的18%。年轻者多对蔬菜价格不敏感,中老年者对菜价较为敏感,认为菜价波动会影响饭桌质量。
调查者中,收入从800元至5000元不等,2000元以下占据一半。
调查中居民谈及每到天气变化异常的时候,菜价往往波动明显。“天一冷菜价就要涨。”司机王谦辉都表示,菜价有季节性,也希望政府能想想办法,降低菜价。
对于为何造成菜价高,大家的反映却各不相同,38%的人认为主要由于运输成本,34%认为主要由于菜商等获取利益较多,而22%人认为主要源于摊位管理费。
(责任编辑:韩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