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版冷鲜禽加工新规实施 农贸市场大多不合规
浙版《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昨起实施
记者当日暗访杭城多家农贸市场发现——
不净膛,无脚环,大多冷鲜禽不合规
我省自今年7月1日起,在设区市主城区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引导市民逐步转向消费冷鲜禽。从“活鸡鸭时代”跨入“冷鲜禽时代”,冷鲜禽产业的卫生规范和监管是亟需加强的。
从昨天起,我省制定的第一个规范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下称规范)正式实施了。作为强制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冷鲜禽“浙江标准”有没有落实?杭城农贸市场里卖给消费者的冷鲜禽是否符合规范?昨天,本报记者前往多个农贸市场暗访,发现那些所谓的冷鲜禽,大半以上不符合规范。
暗访一:
市场上不少冷鲜禽
未按规范净膛
9月10日,浙江省卫计委对外公布了新制定的《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规范中规定,冷鲜禽是指“经屠宰放血、脱毛和去内脏(可保留肺、肾)后的鸡、鸭和鹅的整个躯体”。
昨天,记者在南肖埠农贸市场、机神农贸市场等多处发现,一些摊位上售卖的冷鲜禽,大部分没有净膛,跟“浙江标准”相差甚远。
在南肖埠农贸市场的两个禽类摊位上,售卖的鸡、鸭大部分都没有破膛。靠西的禽类摊位内,一名精瘦的矮个男麻利地从冷柜里拎出一只没有破膛、带着脚环的老鸭,对顾客大声地说,“老鸭28元一斤,正宗的冷鲜鸭。我早上从华东家禽市场进的货,不相信你用二维码扫一扫。”
记者凑过去,用手机扫了扫脚环上的二维码,跳出来的信息显示“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养殖场……华东家禽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字样。矮个男子见此说,“我这个老鸭非常正宗的”。
既然是正宗的冷鲜禽,为啥不按照规范要求剖开肚子,净膛后再卖?为此,矮个男子立马语塞,他称,“你如果要的话,我给你当场剪开肚子搞干净。”
在另一个禽类摊位,记者看到摊位上九成以上是没有破膛的杀白鸡鸭。摊贩马大姐反问记者,“干嘛要净膛的?当然是不破膛的好。净膛的是前一天晚上杀好的,不破膛的是当天早上杀好的。”
为了让记者相信她的话,马大姐指着摊位内剖禽台上摆放的一个红色大塑料盆,塑料盆口还粘着些许禽类羽毛。她说,“早上屠宰点现杀好以后,我们就连忙拿到市场来,还是在市场里拔的毛。”
记者问,是在哪个屠宰点拿的鸡鸭?马大姐指着墙壁上贴着的一张醒目的海报,“喏,就是在富阳市志君生态农业园。”
这让记者更加狐疑。截至目前,杭州一共只有3个通过相关部门批准的定点屠宰点,分别是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建德市三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华东家禽交易中心。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闸弄口地铁站附近的机神农贸市场,市场内有3个禽类摊位售卖的鸡、鸭、鸽子,基本上全是满膛的。
明明规范要求冷鲜禽要净膛,为什么农贸市场的却是不净膛的多?机神农贸市场一家挂着某品牌的土鸡摊位的中年女摊贩,向记者道出了缘由。“肚子剖掉的不好卖,一只净膛的冷鲜鸡要贵上好几元,大家都不剖的。前段时间,我们剖膛卖过,结果销量马上就下来了。”
紧接着,记者来到了几家大型超市。超市里售卖的冷鲜禽与农贸市场的截然相反,大部分已净膛。位于江干区九堡某大型超市禽类售卖区的销售员大姐说,“鸡鸭肚子搞干净卖更加卫生,否则这么热的天气,带内脏容易有异味。”
暗访二:
部分鸡和鸽子没有佩戴脚环
除了不剖膛,农贸市场售卖的一些冷鲜禽没有佩戴脚环或标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机神农贸市场内两家禽类摊位内,记者在各自的冷藏柜内发现了一些没有佩戴任何脚环、标识的满膛杀白鸡和杀白鸽子。
而规范上明确要求,所有进入市场的冷鲜禽都要有“一证两标”,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相关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标志、企业自己的产品信息标识。
那么,这些没有佩戴任何标识的满膛杀白鸡和杀白鸽子又是从何而来?
面对记者的疑问,其中一名男摊贩呵呵一笑,答道:“鸡和鸽子是从乔司‘大井’进的货,不过早上我自己在家里杀好后,带来卖的。鸽子的脚太细了,都一律不戴脚环的。”
另一家摊位的女摊贩对此的回答是,“某某品牌的土鸡我们是有脚环的,不过乌骨鸡都是没有脚环的。”
省预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丛黎明告诉媒体,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冷鲜禽,分为预包装和散包装两种形式。除了预包装的产品标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新规定实施后,散装冷鲜禽产品的外包装也要有“标准身份证”——至少要标明5项内容:产品名称、加工日期及保质期、企业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运输及贮存方式。
“市面上正规在售的冷鲜禽脚上应当有脚环,上面印着二维码。消费者扫一扫,就可以知道所购买的冷鲜禽在屠宰前是否安全,还可以了解包括在哪里屠宰、何时屠宰以及保质期、重量等信息。”
据介绍,针对市场一些不合规范的冷鲜禽,本月起,我省多部门或将联合执法。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若有发现冷鲜禽贮藏、销售或其他环节中,出现不符合新规范要求的现象时,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责任编辑:杨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