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批次不合格率5年来呈逐年升高趋势
本报讯
(记者张文礼)日前,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司长孙文康发布了2016年度全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2016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工作,严把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关,积极服务新业态发展,促进进口贸易便利化。
白皮书显示,2016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对151563批、4.69亿美元的进口食品接触产品实施检验监管,批次同比增长45.4%、货值下降2.1%。进口产品主要包括日用陶瓷、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纸制品及其他材料制品,其中其他材料制品以玻璃制品为主。
2012年至2016年,全国食品接触产品进口量由1.5万批猛增到15万批,而平均每批货值则由1.6万美元下降到0.3万美元,进口食品接触产品呈现逐步小批量化、零散化的趋势。
白皮书显示,2016年,全国质检机构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接触产品14895批,批次不合格率为9.83%,其中标识标签不合格14685批,安全卫生项目检测不合格154批,其他项目检验不合格206批。
2012年至2016年,全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批次不合格率由不到4%上升到近10%,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贸易商在每批进口货物数量不多、货值不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忽略产品质量问题。
白皮书显示,除标识标签不合格外,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情况主要体现为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超标,塑料制品蒸发残渣(多为正己烷蒸发残渣)、丙烯腈单体超标、脱色试验不合格等,不锈钢制品铅、镉、镍、铬等重金属溶出量超标及金属表面涂层蒸发残渣、铬、氟检出超标,纸制品微生物超标,玻璃制品重金属超标及其配件重金属和蒸发残渣超标、脱色试验不合格等。
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比例由高至低依次是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纸制品、玻璃制品、日用陶瓷,这样的对比也符合公众对于不同材料质量安全的基本认知,塑料制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相对较高,而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则相对安全。
对于不合格的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按照《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经整改合格的允许其进口,但涉及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则全部实施退运或销毁。2016年,共对88批次进口食品接触产品实施退运,对161批实施销毁。
2016年11月,国家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等5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涉及搪瓷、陶瓷、玻璃、塑料、纸、金属及涂层、橡胶等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对产品标识信息要求更全面细致,首次提出产品符合性声明的标识要求,该标准已于今年全面实施。对此,白皮书建议贸易各方加强研究,提早准备。
此外,白皮书建议进口商、消费者、行业协会、市场监管部门、检验检疫部门等在不同环节共同加强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风险信息收集,各尽其责,加强信息互联互通,维护消费者健康安全。
(责任编辑:施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