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合肥市“虾稻共作”特色农业赋能乡村产业兴旺

2022年08月08日 14:20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网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把发展虾稻综合种养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高位推进,因地制宜发展虾稻连作、虾稻轮作等模式,进一步提高环境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走出了一条“稳粮增虾、提质增效、绿色生态”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合肥市因地制宜的发展虾稻连作、虾稻轮作、稻虾共生等各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龙虾产值保持稳定的同时,绿色生态、口感好、营养成分高的优质虾稻米持续畅销。把小龙虾发展成大产业,带动了大市场,创出了新天地。

  据介绍,合肥龙虾体大光亮,虾尾粗壮、腹部洁净、鳃丝洁白,行动敏捷、体质健壮,肉质饱满、弹性好,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各项指标都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合肥虾稻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香味浓郁,蛋白质含量6.5%-7.5%,直链淀粉含量13.5-18%。

  近年来优质虾稻米在全国渔米产品评选中共荣获金奖6次、银奖19次,位居全国首位,肥西万丰生态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所产虾稻米连继三届蝉联全国渔米金奖。

  创新绿色种养模式。依托科技创新优势,成立了合肥市虾稻综合种养专家工作室,服务全市虾稻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长丰县出台农业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庐江县农业农村局与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签订合作协议,服务全县虾稻产业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度结合,合肥市先后总结提炼出了巢湖“20:80”模式、“稻—虾—罗氏沼虾”模式等一系列符合本地实际的绿色种养模式。合肥市虾稻综合种养模式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6项。

  应用现代管理方式。大力推广庐江县虾稻“六统一”管理方式,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构建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格局。按照“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标准,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引导和培养种养大户发展为区域性虾稻产业经理人,培育出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奖者崔兴文等一批虾稻产业致富带头人和产业领路人。

  推广生态种养技术。大力推广水稻绿色防控、秸秆深埋还田等技术,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措施,实施全程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集成;落实农业农村部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推广优质配合饲料,开展用药减量,严抓疾病防控,制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推进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合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农产品地理标志 合肥龙虾》《合肥龙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9项。从生态效益看,通过建立虾稻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以养殖代谢物和生物肥料代替传统化肥,以生物操控技术代替农药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稻田中能量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的效率。农药、传统化肥使用量分别下降64.6%和46.3%,增收增效、降肥减药成效明显。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全市85个涉农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了检测实验室和快检系统。严格落实“双随机”要求,持续开展对虾稻生产主体的监督抽查、飞行检查、暗访暗查。自2020年起每年组织开展“合肥龙虾”地标授权基地的全面抽检。建立了“合肥龙虾”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首批25家授权基地已全部进驻。从经济效益看,发展虾稻综合种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好模式。

  截至目前,该市虾稻综合种养总面积已达110万亩,规模虾稻生产基地2500余家,小龙虾年产量超10万吨,成功创建了6个国家级虾稻综合示范区,形成长丰造甲、庐江泥河等十大虾稻产业集群乡镇,长丰县进入全国小龙虾产业30强。此外,还带动了9家规上龙虾加工企业、1500余家龙虾餐饮企业的发展,全市超10万人从事虾稻产业相关工作。通过推进虾稻产业发展,吸引各类工商资本投入到虾稻产业链中来,有力带动了乡镇稻米加工厂、小型龙虾交易市场、乡村旅游和文化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真正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夏泽平 曹保春)

(责任编辑:李方)

精彩图片

合肥市“虾稻共作”特色农业赋能乡村产业兴旺

2022-08-08 14:20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