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耐低温番茄点亮冬季农业新希望
在重庆,冬季低温寡照的寒冷天气,使得不少农作物生长陷入停滞,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尤其是在蔬菜种植领域,许多喜温植物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存活,市场上新鲜番茄的供应也随之大幅减少。然而,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玻璃大棚内,却呈现出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景象,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
踏入这座充满奥秘的大棚,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番茄王国。采用椰糠栽培的樱桃番茄枝繁叶茂,粉色、橙色、桃红色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颗颗饱满圆润,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摘下一颗放入口中轻轻咀嚼,鲜嫩多汁的果肉、酸甜适中的口感,瞬间在味蕾间绽放,那美妙的滋味,令人赞不绝口。
谁能想到,这一颗颗看似普通的番茄,背后却凝聚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长达20多年的心血与汗水。多年来,重庆设施大棚在冬季的利用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地番茄在10月至次年3月期间几乎从市场上消失,种植经济效益也难以达到预期。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打破冬季农业发展的瓶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资源创新团队的资源创新团队与茄科团队携手,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关之旅。一个团队凭借其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专注于技术研发,另一个团队则凭借对茄科植物的深入研究,全力钻研品种培育,两个团队双管齐下、紧密配合,向着共同的目标发起冲击。
在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后,他们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耐低温、着果率和转色率高的新品种番茄成功诞生。这些新品种涵盖了樱桃番茄、口感番茄、菜番茄等多个品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中,樱桃番茄凭借其耐储藏和运输的突出优势,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去年8月育苗、9月定植的樱桃番茄,当年10月就开始收获,并可一直持续至今年6月。如今在大棚里已经进入了丰产期,每周都能采摘。令人惊叹的是,尽管采摘频率如此之高,番茄的口感和外观却丝毫不受影响。每一颗番茄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形态和鲜美的味道,这背后离不开科研团队在栽培技术上的大胆创新。
在栽培方式的选择上,科研团队摒弃了传统育苗基质配方中不可再生的草炭,转而选用可重复利用的椰糠。椰糠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基质,不仅环保性能优越,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诸多优势。一旦出现污染问题,只需将受污染的椰糠整体更换,就能迅速解决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种植风险。此外,由于长期连作的土壤容易引发各种土传病害,且部分大棚的土壤存在污染或质地条件不佳等问题,采用基质栽培的方式,更能为番茄生长营造出一个健康、稳定的环境。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无比正确的。采用椰糠栽培的番茄,不仅生长态势良好,而且品质上乘,成效显著。
重庆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资源创新团队领队郑阳在介绍成果时难掩自豪之情:“我们在品种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即便在棚内温度低、保温性差、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新品种耐低温番茄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口感,坐果率高,转色效果也十分出色。”这一突破意味着重庆的冬季农业生产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冬季低气温虽然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了挑战,但对于反季节番茄来说,却也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气温较低,番茄生长速度放缓,灌溉和施肥的次数相应减少,这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让番茄的生长过程更具可控性。科研团队深知这一点,他们精心调配了20多种“营养餐”,为番茄生长提供了专利施肥配方和科学的管护技术支撑。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严格把控,确保每一棵番茄都能在最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目前,这些耐低温新品种番茄已在潼南、璧山、铜梁、万州、奉节等多个地区进行示范种植。在潼南的种植基地,农民们亲眼见证了新品种番茄的强大生命力和高产潜力,纷纷对其赞不绝口。在璧山,种植户们通过采用科研团队提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了番茄产量和质量的双丰收,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铜梁、万州、奉节等地的种植户们也在积极尝试种植这些新品种番茄。
相关负责人表示,耐低温新品种番茄的成功培育与推广,意义深远。它不仅填补了重庆冬季市场上新鲜番茄的空白,让市民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品尝到美味的本地番茄,更为重庆的冬季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契机。随着这些新品种在更多地区的推广种植,将有力地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重庆农业产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