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从"围江"到"留白":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宜昌样本

2018年08月02日 07: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向家莹 湖北报道

  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从重庆乘船顺江而下,记者来到了建制历史逾两千年的古城宜昌。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宜昌因长江而兴,丰富的磷矿资源,便利的航运条件,使其拥有了黄金赌城最早的磷酸一铵和黄磷生产企业,形成了磷化工产业链。“2016年的时候,全市有化工聚集区12个,化工生产企业134家,其中沿江仅1公里内的就有48家。”宜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邓明亮说。

  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宜昌也是长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区,粗放发展的模式让这座峡江山城陷入“化工围江”的发展危机。

  但解决问题何其艰难,长期以来,化工产业一直是宜昌的支柱和优势产业,产业规模超千亿,一度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和追求。”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下定决心,为了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在面临生态环保这个突出短板的严峻考验时,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不止不行、不破不立,“壮士断腕”成为宜昌市转型过程中最常提及的词汇。2017年发布的《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提出,2017年全市关闭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25家,3年内全市关、搬、转134家化工企业。

  截至2017年底,宜昌已实现首批依法关停企业25家,取缔长江干线及支流非法码头151个,修复生态岸线41公里,关停沿江排污口26个。邓明亮表示,2020年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将力争所有化工企业装置“清零”,实现1公里“留白”。

  对黑色GDP进行“减法”的同时,宜昌对绿色GDP做了“加法”,“清零”“留白”背后不是对化工企业一关了之、一搬了之,而是引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向高精尖、向绿色循环化方向发展。

  高峰时年纳税上亿元的兴发集团,是宜昌夷陵区最大的一家化工企业,也是此次“关、转、搬”的大户, 近两年来,兴发集团相继关停邻近长江的22套生产线,总价值约12亿元,腾挪出逾900米的长江岸线。

  “污染物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兴发集团重新规划的新材料产业园,总经理助理陈晓清对记者说,现在集团产品已从传统的化工产品转型为微电子新材料、有机硅新材料和草甘膦除草剂三大类。通过循环化改造,如今园区内企业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尾气综合利用率超过98%,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0%。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引领下,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正带动宜昌产业格局悄然变化。不拼数量求质量,宜昌开始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力。

  今年以来,年产20万辆整车的广汽乘用车项目落户宜昌,整车生产线将实现全机器人自动化;南玻集团投资5450万元改造升级的0.2毫米及以下厚度超薄中铝玻璃光电生产线点火成功,填补国内空白;东阳光公司150个创新药、仿制药项目正式动工……

  “产业转型升级吃过不少苦头,更尝到不少甜头。”邓明亮说,宜昌传统支柱产业虽有下滑,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迈向合理化。同时,全面推行的河长制、建设生态廊道等举措,也有力促进了城市的绿色发展。

  如今, “绿色”“生态”正逐渐成为宜昌这座化工城市的新名片。告别对熟悉发展路径的依赖,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宜昌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长久繁荣找到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