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一刀切”关键在于平时勤作为
11月5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总结了专项整治阶段性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会上,江苏、山东、湖北、广东、贵州五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还就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做了交流发言。
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这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生态环境部一向坚决反对、坚决制止、严格禁止,并通报了多起典型案例。
有的地方为了在短时间内见效,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有的地方为了应付上级督察检查,要求企业一律停产,先停再说;有的地方为在考核问责时蒙混过关,滥作为、乱作为。可见,所谓“急时”,急在急功近利、敷衍应付、掩过饰非三种心态,而根子就是平时不作为。那么,平时该如何作为,才能避免产生“一刀切”?不妨抓住下面几个关键词。
首先是刚性。环保工作不能忘记法律的刚性要求,要坚持依法行政。比如禁养区的划定,不能违背《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不划、少划,也不能超出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超划、乱划。对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污染或破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企业,要敢于执法亮剑,依法依规要求停产整治或关停取缔,体现尽责担当。
其次是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心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比如,江苏省落实秋冬季大气治理攻坚便民服务“十二条”,对采暖季仍未实现清洁取暖、洗浴的,要求地方按照限额供应质优价廉的洁净型煤,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对于问题企业,加强帮扶指导,深化环保服务,多交心、连心,营造更良好的政企关系,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是理性。应提出合理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可能实行一厂一策、一事一策,使监管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比如,在违法违规养殖项目清理过程中,避免在孵化、孕仔、育苗时强行关闭搬迁或清理,要充分考虑养殖周期的因素,给养殖户留足妥善处理的时间。
最后是监督。结合专项整治工作,坚持敞开大门,充分利用“两微一网”和“12369”投诉热线等渠道,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及时回复办理情况、在网站上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运用好省市县三级“一台一报一网”平台,及时全面向社会公开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信访件边督边改情况、典型案例及问责情况,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千江月)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