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陕西累计营造林3694.5万亩
中新网西安12月1日电 (记者 梅镱泷)记者1日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该省已经初步建成“绿色陕西”,奠定了建设高质量“绿色陕西”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营造林3694.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5%以上,增幅超过两个百分点,沙区植被覆盖率达到34.8%。
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策源地和“第一省”,累计还林还草4106万亩,其中,“十三五”期间退耕还林还草285万亩。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9170万亩天然林休养生息,天保工程建设公益林365.7万亩。坚持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沙化土地525万亩,固定或半固定流动沙地860万亩,成为全国唯一“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延安以北实现由“黄”变“绿”的绿色革命,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区域。2000年至2018年,全省植被指数变化百分率平均17.9%,为全国增绿平均值的2倍。榆林绿、延安绿、关中绿、秦巴绿,构成全域绿色的陕西。
据介绍,陕西生物多样性丰富,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91种、种子植物4400余种。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345只,增幅、密度均居全国首位。“十三五”期间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数量突破30只,达到32只,成为第三大大熊猫繁育基地。朱鹮保护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朱鹮种群数量由1981年发现的7只,增加到2015年的2000余只,发展壮大到目前的5000余只。延安子午岭发现国内最大豹群。以“秦岭双娇”红豆杉、珙桐为代表的野生植物保护力度增强。已登记的72.7万棵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秦岭生态保护模式持续升级。修订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挂牌成立,秦岭生态核心部分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经历“片区保护、全面修复、整体保护、高质量保护、顶格保护”五个阶段,探索形成山脉生态保护“秦岭模式”。
资料显示,陕西省森林覆盖率已从1950年代初期的13%、1960年代初期的18%、1980年代初期的22%、2000年初期的33%,提升至目前的45%以上。加上灌木林,乔灌综合覆盖率超过国土空间的一半。绿色由南向北覆盖铺展开来,植被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生态生产和生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完)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