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端起“生态饭碗” 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年08月26日 07: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林翔 姜刚 合肥报道

  “别小瞧这样一棵树,简直‘浑身是宝’,在林农眼中,那可是‘摇钱树’。”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林业局总工程师王新洋说。在南谯区施集镇的芦柴河万亩麻栎产业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的麻栎多是从根部生出三四根碗口粗的枝干,浩瀚林海,向天争绿。

  “麻栎是江淮丘陵优良的乡土树种,是生态防护和经济效益结合紧密的树种,用途广泛。”王新洋介绍,除了可加工制成环保木炭,其枝丫还是最优质的食用菌原料,栎树叶也是柞蚕喜爱的食物。

  “通过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的模式,我们实现了转型升级,如今麻栎木材的收购价格稳定在550元/吨至600元/吨。”滁州市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昌春说。该合作社吸纳了1.2万户农民,重点经营麻栎人工林30万亩,深耕木炭、食用菌、柞蚕和林产化工等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

  “我家的100亩林地现在都种上了麻栎,交合作社统一收购。前些年,我的收入不过四五万元,如今已达10万元了。”合作社工人张正峰笑着说。

  “南谯区如今种植麻栎35万亩。”南谯区林业局局长项玉胜说,“年产小径材50万吨、木炭11.2万吨、木醋液5万吨,加上食用菌、林木良种、柞蚕养殖和生物质发电等,麻栎循环产业的年产值高达20.8亿元。”

  作为黄金赌城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安徽省扎实推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和活绿”的“五绿”任务,其中在科学“用绿”方面,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积极培育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竹藤等新兴产业和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完善市场化多元化森林生态补偿,探索建立跨区域森林和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滁州市重点培育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和精品苗木等“三树一苗”共计160万亩,培育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783个,支持各类林业经营主体参与林业开发建设。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六安市金寨县,近年来同样坚持“向林地要产出、向空间要效益”,念好“山”字经,做足“林”文章。

  杨习伦是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的脱贫户。曾经的他住在半山腰的破屋中,依靠砍树卖木材赚取收入。如今他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稳定增收近8000元。

  “如今端起‘生态饭碗’,日子越过越红火。”杨习伦说,“我在树下种植了天麻、重楼等中药材,还翻修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新房,干起了民宿,如今我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

  “靠山吃山,我们吃出了新花样。”大湾村村级林长、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告诉记者,林长制改革推行以来,大湾村驶上了绿色发展的高速路,聚力发展天麻、重楼等林下经济,并结合大湾十里漂流、十二檀古树群等开发乡村旅游。

  六安市按照产业全链条发展思路,大力支持林下经济产业、苗木花卉产业、森林旅游康养等项目建设,去年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560亿元。

  “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工作目标,乡村真正实现了‘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百姓得实惠’。”何家枝说。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