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宁城番茄有“智慧”

2022年07月25日 14:54   来源: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高慧 金泉

  “宁城番茄比一般番茄市价高2-5毛,却供不应求,能俏销全国!”

  7月18日傍晚时分,一天中的暑气已经消散,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党委副书记李晓平指着万亩番茄产业园区自豪地说。他身后的番茄产业园区面积达到了2.6万亩,夕阳西下,用无人机俯瞰园区内的4500栋日光温室,景色颇为壮观。

  宁城县是内蒙古的农业大县,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交会之处,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独特的区位优势,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环境,以及具有优势的农业人口数量(全县常住农业人口达32万人),三者相加,使得这个小县城具备了发展设施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20年发展,如今在宁城县,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到50余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122万吨,居内蒙古之首。其中番茄共有8.5万亩,年产量24万吨,全县番茄总产值约为16亿元。

  “我们培育出来的番茄口感好、耐储运,所以消费者和收购商都喜欢,再加上我们是种植反季节的大棚番茄,错开了山东、云南、贵州等地番茄上市时间,所以每年到番茄丰收的时候,供不应求,最高1斤番茄的价格能卖到了3.5元,产品远销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大中城市。”李晓平说。

  宁城番茄俏销全国,使得当地农户的收入水涨船高,仅大城子镇万亩番茄园区内的2500户农户,户均收入便达到10万元/年,人均收入达3.6万元/年。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增收的同时,也让当地土壤板结化盐碱化、土传病虫害、水资源紧缺、农药残留等问题逐渐凸显。为解决以上难题,2020年大城子镇引入智慧农业模式,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打破土地、水肥、劳动力等对设施农业产业的限制,开始探索现代化农业、数字化农业。

  如今走进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只见遍布棚室的智能传感器正在实时监控作物生长数据,实现生产决策智能化;椰壳为基质的无土栽培减少了土传病虫害,同时不破坏土壤耕作层;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水精准滴灌、减肥控药的目标;熊蜂授粉、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推动棚室番茄向绿色种植、有机蔬菜方向转化。随着配套设施的设置和运转,棚室里离开土壤的作物正在更加科学地汲取着养分、进行着光合作用。

  “相比传统的栽培模式,新技术使得每亩番茄棚增产46%,节水40%,减肥30%,减药40%,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平衡,确保了大城子镇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承建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运营的南京丰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这里的番茄同样“俏销”全国的,还有这里种番茄的人。2021年8月,大城子镇万亩番茄产业园区被确定为赤峰市乡土人才培训市级示范点,依托大城子万亩番茄产业园区、智慧农业示范园区等平台,合作专家和专业人才结合生产服务实践,通过线上培训,向棚户介绍种植技术,线下定期拜访棚户,面对面讲解和指导,解决棚户需求,让新技术在这里遍地开花。

  如今,大城子镇已拥有番茄种植技术成熟的产业工人8000余人,本地老百姓经培训成为“田秀才”“土专家”的有300余名。大城子镇也成为设施番茄种植技术的人才输出基地,从大城子镇走出的技术人员身影,近到呼和浩特、包头,远至青海、甘肃、东三省。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是建设智慧园区项目的初衷,如今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高了种植本领,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我们的技术专家在外每月的工资比我高,能达到1万多元,买房都是全款!”李晓平笑着调侃。

  7月下旬,大城子镇夏茬番茄即将迎来丰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番茄经纪人和收购商将再次汇集在这个“塞外番茄第一镇”,进行又一轮的抢购与交易,为这里带来新的热闹与收入。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