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日益显著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十周年。当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水利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在会上表示,截至12月12日,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显著提升,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效促进了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工程运行安全平稳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两条线路惠及工程沿线共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日益显著。
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100亿立方米。王道席介绍,南水北调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随着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供水进入常态化,天津、河北等地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水质保护措施,工程水质长期持续稳定达标。据介绍,地表水水质Ⅲ类及以上满足饮用水水源要求。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Ⅲ类;再看中线,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及以上。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方面,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工程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的生态用水,初步实现了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利用汛前富余水量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实施了生态补水,生态补水量累计超过了118亿立方米。
畅通南北经济循环方面,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北方重要经济发展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生产的商品、粮食、能源等产品通过交通网、电网输送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在黄金赌城娱乐南北方的优化配置。南水北调累计调水767亿立方米,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全力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近年来,水利部根据《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总体部署,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国家水网大动脉和骨干输排水通道加快完善。“从国家水网大动脉来讲,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张祥伟说。从国家水网骨干输排水通道来看,沟通长江和淮河的引江济淮、联通汉江和渭河的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一批跨流域的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同时,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已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设将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近年来,西江大藤峡、江西花桥、内蒙古东台子、西藏湘河等一批大型水利枢纽建成,发挥了防洪、供水、改善生态的显著效益。同时,黑龙江林海、重庆向阳、云南桃源、贵州花滩子、安徽凤凰山等一批大型水库建设进度加快,这些工程将在国家、区域和省级水网中发挥重要的调蓄作用。
省市县级水网建设统筹推进。张祥伟介绍,省级水网方面,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海南昌化江水资源配置等一批省级水网骨干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同时,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一期、四川引大济岷等一批省级水网骨干工程正加快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此外,将积极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
进一步完善工程规划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来,发挥了巨大效益。与此同时,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2022年7月,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首个重大项目——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建设。据介绍,该工程全长195公里,采用隧洞输水,连通国内两大重要战略水资源水库——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项目建成后,将中线的年调水量从95亿立方米提升至115亿立方米。
“我们正深入推进东线后续工程的前期工作以及西线工程的论证,还有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张祥伟说。下一步,将做好东中线一期工程的竣工验收;继续高质量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针对中线沿线交叉河道较多的情况,全力推进中线沿线防洪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确保中线工程的安全;加快构建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提升工程调配运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科学精准调度和管理工程;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坚持遵循规律,研判和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优化战略安排,持续深化后续重大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加快形成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