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指导青海海东市解决河流污染问题
本报记者 赵 兵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在本报“读者来信”版2024年12月2日刊登《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污水直排河道 垃圾倾倒河岸》的读者来信后,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随即会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赴青海省海东市湟水河沿线互助县哈拉直沟乡,以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沿线村庄、河道进行了“四不两直”调研,在此基础上会同地方联合调研,指导当地对部分问题立行立改,对涉及群众生活的问题,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解决。
据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哈拉直沟河沿岸多数村庄位于“两山夹一沟”的沟谷地带,村庄污水垃圾容易向低处河沟流动。部分沿河沟农村生活污水还未得到有效治理,对外直排,垃圾清理收集上也存在盲点。
针对报道指出存在问题的区域,青海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促互助县、乡政府及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护林员、乡村保洁员对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河道水域等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沟渠污水等进行了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对部分村落散落堆放在偏僻、沟壑等区域的生活和建筑垃圾进行了清理。同时,举一反三,优化调整了互助县哈拉直沟乡沿河13个村庄的垃圾箱投放位置和数量,设置禁止乱丢垃圾警示牌,对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等环节进行了细化完善。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海东市年蒸发量高达1600多毫米,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存在空间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情况。当地不少村庄有需求且具备农村生活污水就地资源化利用的空间,可因地制宜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该负责人提醒,要坚决防止直接封堵村民生活污水排口的“蛮干式”整改,不能造成村民污水无处可排的扰民情况。
下一步,海东市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可持续治理路径;持续开展“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行动,对农村人居环境中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等问题进行常态化整治。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