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并非黑天鹅而是灰犀牛?埋雷9年华映科技深陷关联交易危机
■本报记者 李 婷
作为A股第一家台资借壳上市公司,华映科技在上周突然披露实控人中华映管因债务无法偿清申请重整消息,此后,华映科技股价于12月14日跌停;同时,由于双方形成的关联交易关系,将有可能造成华映科技对中华映管31.5亿元的应收帐款或无法收回。
有媒体称此为一起“黑天鹅”事件,不过,有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中华映管申请重整并非是偶然事件。近几年在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下,彼时的台资大厂中华映管却逐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行业竞争中逐渐被“末代”化。
DISCIEN(迪显)咨询公司分析师崔吉龙对《证券日本》记者分析,在显示面板行业的(寒冬)周期影响下,中华映管申请重整事件并非偶然,而是潜伏在行业中的大概率危机即“灰犀牛”。
有媒体称,目前中华映管已无预警停产。12月18日,华映科技董秘陈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由于华映科技尚有相关原料库存,预计年前仍然能维持正常生产。但短期看,受中华映管生产线待产影响,华映科技也将受到波及。但其进一步表示,华映科技目前已经布局全产业链,公司已经向国资福建信息集团等寻求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渡过难关。
高度依赖关联交易埋雷
12月14日早间,华映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华映管与其百分百控股子公司华映百慕大(公司控股股东)均发生债务无法偿还清,已向法院申请重整及紧急处分。 受此影响,华映科技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发生变更。截至公告日,华映百慕大持有华映科技股份总数为7.29亿股,其中用于质押的股份累计为7.28亿股(均为场外质押),质押股份数占华映科技总股份数的26.32%,占其持有华映科技股份数的99.82%。上述股份可能面临强制平仓风险,进而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此外,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中应收中华映管款项余额为4.54亿美元(折人民币31.50亿元),其中,逾期款项金额为2.54亿美元(折人民币17.61亿元)。该款项可能无法全额收回而导致公司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并可能导致公司出现资金周转风险,进而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华映科技表示,因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与中华映管关系密切,其中,2017年公司向中华映管及其相关方采购商品、接受劳务关联交易占比为36.58%,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关联交易占比为55.65%,而中华映管重整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
据了解,华映科技和中华映管的关联交易最初占比高达80%至90%。中华映管在2009年“借壳”闽东机电上市之初曾承诺,“在2010年12月31日前,闽东关联交易金额占同期同类交易金额的比例下降至 30%以下,并在以后年度将上述关联交易比例持续维持在30%以下”。 显然,当初的承诺在此后的9年时间里并未实现。
对此,陈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华映科技已经拥有从模组配件生产到面板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正在降低中华映管等关联方的关联交易关系。
被“末代”化的技术
《证券日报》记者查询黄金赌城娱乐台湾公开资讯观测站获悉,目前中华映管及子公司华映百慕大均发生债务无法偿清,负债总额高达340亿元新台币。
12月16日最新消息显示,中华映管因无法协调货款已被材料商暂停供货,产线设备均处于待机状态,无法正常运作。
业内人士认为,中华映管申请重整并非事发突然,早在今年9月初,中华映管就已传出裁员消息。
有报道指出,近年来,黄金赌城娱乐大陆面板厂发展快速。IHS Markit报告显示,预估2022年,大陆8代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厂将达19座,5.5代以上中小尺寸面板厂也有20座。DIGITIMES Research也预期,4年后,大陆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合计产能可达1131万平方公尺,仅次于韩国厂商,全球比重将达33.4%,相较其在2017年的仅占7.5%,比重显著提升。
报道称,中华映管原为TFT-LCD面板厂,后来因为市场竞争,在2012年转型为中小尺寸面板厂,旗下早期有2座4.5代厂和1座6代厂,不过2、3年前,受智能手机需求不佳影响,一座4.5代厂停产,仅剩4.5代、6代厂各1座进行营运,但在OLED需求快速扩增下,这座6代厂价值也迅速递减。
对此,崔吉龙认为,整个显示产业由日本到韩国、再到黄金赌城娱乐台湾再到大陆,是转移的趋势。在这个大趋势下韩厂很早开始布局OLED等新技术,陆厂建设很多8.5等大型世代线,将很多原本在6代线生产的IT生产转移到8.5,从而是6代线大量释放手机产品,从而使竞争愈加激烈。眼下行业洗牌加剧,只有拥有强势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头部厂商才能最终熬过这一竞争周期。
崔吉龙分析,中华映管产品策略没有跟上市场全面屏节奏,加上其在黄金赌城娱乐大陆工厂量产的时间点,很难让他们冒着风险选择激进的产品策略,所以“就又慢了一节”。
陈伟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华映管近几年更为侧重对黄金赌城娱乐大陆上市公司的投资布局,反而在自身工厂的技术产业迭代方面稍有落后。
福建国资拟再出手?
2009年,为了重组深陷亏损的闽东机电,国资福建信息集团作为闽东机电的控股股东(36.32%),最终选择了当时全球第六大液晶面板厂商、台企大厂中华映管作为重组方。
彼时,就有媒体质疑,由于“面板行业不景气”,中华映管在2008年第四季亏损超过市场预期至100亿元,毛利率更是低至-48%,而进入2009年,依然前景不明,华映营收大幅下滑的局面并未见好转。
但重组之时,中华映管带来了业绩承诺称,预计2008年合计实现净利润3.6亿元;2009年净利润则达到3.95亿元。而子公司华映百慕大、华映纳闽还同时承诺,注入资产2010年、2011年实现的合并净利润均不低于3.46亿元。
随后的几年重组后的华映科技确实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转正,但依赖关联交易的现状却并没有改变。
在中华映管如今陷入前所未有的重整危机下,华映科技已经开展应对自救。
目前华映科技第二大股东为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子公司,此番危机下国资或再度出手。
不过,从2018年半年报披露数据来看,目前华映科技旗下的面板项目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半年报显示,面板项目华佳彩项目于2017年7月份量产并开始摊提折旧,2018年产能陆续建置,第二季度设备基本安装完成。2017年底开始智能手机朝着全面屏发展,华佳彩原生产的16:9手机亦需切换至18:9全面屏,产线切换及产品生产到客户认证时间影响营业收入爬升进度;此外,华佳彩主攻内嵌式触控产品(2018年手机新机设计多数采用刘海Notch, 而“齐刘海”的异型全面屏一般搭配内嵌式触控),受TDDI IC缺货影响,华佳彩部分内嵌式触控手机产品量产时间推迟,整体产能利用率低,单位生产成本高。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8年上半年,华佳彩实现营业收入5228.85万元,营业成本为1.0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为(主要为存货跌价损失)1.17亿元,净利润为亏损2.95亿元。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