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物资等重点领域企业陆续开工
主持人宓迪:2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发布会。今日本报关注各部委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有关情况,采访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本报记者 苏诗钰
2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在会上介绍,目前,从全国情况看,除湖北外各省(区、市)正在逐步复工复产,特别是关键医疗物资、能源、粮食、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企业均已陆续开工。
数据显示,2月10日,口罩企业复工率已超过76%,防护服企业复工率为77%,全国重点监测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率为94.6%,煤矿复产率57.8%,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充足,民航、铁路、水运运输网络正常运营。
就如何处理好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丛亮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要做好“两条线”作战的准备:“一条线”是抗击疫情前线,主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条线”就是经济发展前线,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弹药”。这“两条线”都很重要,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丛亮表示,虽然复工复产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存在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的潜在风险。但是,如果不复工复产,短期内将影响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疗物资供应,长期来看各类生活物资也面临短缺风险。这样的防控措施是不可持续的,也难以达到战胜疫情的目标,最终受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在“两条线”作战的前提下,我们要:一方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复工复产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分批有序错峰返程返岗,分级分类提升快速筛查能力,加强重点人群隔离和病例收治,指导企业认真落实各项防疫要求,有助于确保不因复工复产出现人员大规模集中流动、出现不同人群间的交叉感染、出现更大规模的疫情爆发。
丛亮表示,另一方面,促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这是保障疫情防控物资需要的必然要求。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地区的疫情情况分类施策。要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制定分类复工复产方案,做好交通运输组织保障,推进全产业链协调运行。因为整个经济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能某一个链条卡住,经济的运行都会出问题。提高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解决疫情防控时期的用工原料、资金防控物资不足的问题,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鹜地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逐步复产复工对抗击疫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三点作用。一是有助于疫情所需物资的供给和保障,在做好复工前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快疫情防控急需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企业开复工。二是有助于稳定经济发展预期,当前疫情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前期积累的成果需要巩固、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健康、有序的复产复工有助于缓解大众的紧张情绪,逐步将社会关注点重新带回到发展的轨道上。三是有助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稳增长仍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基建、制造等领域的有序复工复产对经济发展将起到托底和支撑作用,新基建的发力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徐光瑞表示,可以从两个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和开复工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各部委以及各省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构建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处理平台,确保措施执行到位,有监管、有反馈。二是从金融、交通、财税等各角度全方位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优先推动保障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城市运行、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及其他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尽快复工复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需要通过恢复交通和物流畅通,提供必要的防疫物资支持,加大金融纾困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以及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措施,帮助企业正常复工。总体上看,当前各级政府要重点支持那些对抗击疫情及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企业尽快复工,增强交通、防疫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并在复工灵活度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自主权。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