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互联网+医疗”融合发展已成为医疗发展的新趋势。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认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既是全面深化医改、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全体人民健康的现实要求。
“当前,各省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国家提出的建设标准规范均有一定差距,无法充分满足新形势下医改和卫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崔玉英委员告诉记者,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不断融合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区域信息平台的标准化建设面临着“推倒重来”等新问题。公共卫生领域在地方与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形成相对协调的体系,在业务监管和协同功能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困难,资源统筹和整理利用不足。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人社部在全国陆续推广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等“码”上服务,以及各地又陆续推出本地疫情防控健康码,造成了万“码”奔腾的现象。
对此,崔玉英委员提出4点建议。一是统筹规划,加大全民健康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强化标准体系监督考核,推动标准化工作落地见效。以国家标准为指引,以技术现状和业务场景为基础,建立基于多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业务协同体系。整合力量,加快推动10个首批试点省(市)的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立项批复,尽早启动建设。
二是互联互通,加快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协同。按照统一权威、互联互通原则,加快推动实现国家平台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更加注重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交互能力,满足各部门数据服务和业务协同需求。将公共卫生信息化纳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重要范畴,加快健康医疗数据汇聚和开放开发,加快构建区域医防联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卫生应急数据库,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三是整合资源,规范促进健康码的合理应用。依托各级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疫情防控健康通行码与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金融支付码等“多码融合”应用,推动健康码在医疗、医保、社保等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一码通行”。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强研究,积极探索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港澳台同胞健康信息共享机制。
四是加大投入,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的指导工作。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化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确政府投入和主导责任,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和科学长效的投入机制。加强对各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与督促工作,在组织业务培训交流的同时,安排指导小组赴各省开展专项督促和指导工作。(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