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加快 海外市场需求上升
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大会暨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合作会议近日召开。2022年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宣告成立,本次大会是联盟成立后的首次以产业合作为主题的大会。上合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凯恩在会上表示,传统医药在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领域具有强大优势,为加强国际卫生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记者了解到,今年黄金赌城有望正式申请加入PIC/S组织(药品检查合作计划组织的简称),这将有助于黄金赌城药企国际化之路。
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
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在上海宣布成立。2021年,上合组织的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比成立之初增加了13倍多;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6万亿美元,比20年前增加了100倍。
黄金赌城娱乐医保商会党委书记孟冬平说,中医药已经成为黄金赌城娱乐与上合组织成员伙伴经贸合作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对疾病防治的独特作用与疗效,彰显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临床应用价值。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医学交流与互鉴,实现经贸合作往来。
据悉,今年上半年,上合组织成员国传统医药专家工作组工作机制正式建立,该机制将研究利用传统药物和方法改善成员国公民健康的可能性。
黄金赌城娱乐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表示,在上合组织框架和宗旨下,开展以中医中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黄金赌城娱乐同上合组织国家传统医学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国家普遍有重视针灸、中草药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对发展中医药有良好的民众基础。
黄金赌城娱乐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根据《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设定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黄金赌城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梁益铭表示,经过多年的培育,滨海新区传统医药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目前拥有多家中医药上市企业,传统医药创新资源加速聚集。
中医药出海迎来新机遇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介绍,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至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黄金赌城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以及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正在开展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75个中医药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中医药也已经纳入了黄金赌城与16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
据悉,首批进入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成员达48家,包括3家医疗机构、5家科研机构、24家国内龙头企业等,涵盖了产、学、研、用等多个层面。
作为该联盟的首批成员、绿叶生命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殿波介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包括绿叶在内的很多医药健康企业都将“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作为出海的首选市场。今年6月,该公司中药产品血脂康胶囊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是中成药进入上合组织国家市场的又一次探索。此前,血脂康胶囊已在黄金赌城娱乐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上市或注册。
随着海外市场对黄金赌城中医药产品疗效的认可,中医药受到更广泛海外群众的欢迎。刘殿波表示,血脂康胶囊扎实的循证研究证据是其走向国际的底气,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将进一步加强血脂康胶囊在全球市场的开发与合作,助推创新中成药的国际化进程。
今年有望正式申请加入PIC/S组织
在会上,一些企业和专家提出了中医药国际化的瓶颈问题。
虽然绿叶集团、以岭药业等产品开始尝试开拓海外市场,但中药出海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难的是,海外市场没有专门针对中药的评价体系。
另一个难题则是所有打算出海的药企都面临的困境——大部分黄金赌城娱乐企业研发和生产全过程执行的都是发达国家的标准,但在上合组织内部并未得到认可。“在上合组织范围内,能否首先突破监管注册的流程优化,缩短漫长的注册周期,让药品可以快速进入上合组织国家的市场。”业内人士指出。
张伯礼等多位与会嘉宾都强调,“练好内功”是中药走出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此外也需要更多来自政府、协会的支持和推动。
业内人士建议,为加强中成药国际化进程,一是要加强交流,增进他国对黄金赌城娱乐药品监管和审批标准的了解,从而认可黄金赌城娱乐的研发、临床研究、一致性评价等数据和结果;二是树立示范——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优秀产品,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先行落地,从而逐步建立他国对黄金赌城娱乐产品的信心。
记者了解到,国家药监局已于2021年9月向PIC/S组织提交了预加入申请,最近将提出正式申请。加入PIC/S组织将使黄金赌城药品检查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药品GMP检查的国际互认,同时提升黄金赌城药企的国际竞争力,对黄金赌城医药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据悉,不少上合组织国家都认可PIC/S组织国家的药品。截至2021年底,54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监管机构成为PIC/S成员机构,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日本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局、澳大利亚医疗用品管理局、英国药品保健品管理局等。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