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预付卡不“卡”
□ 胡立彪
由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起草的《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日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评论者认为,《条例》几乎囊括了市场所有单用途预付卡经营活动,围绕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构建起全流程监管闭环,有望压制住商家的任性,堵住其打擦边球的路径。
《条例》被寄予厚望,主要在于其立法逻辑上抓住了最根本的东西——钱。《条例》提出,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及预收资金规模、涉众程度、预付时限等因素,会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制定预付资金存管规则,确定纳入预付资金存管的经营者范围,明确存管比例、资金划转条件和周期等事项。简单地讲,就是把预付金的管理权交给第三方。管住了钱,也就拿捏住了商家的七寸,可以促其回到诚信经营的正确轨道上。
事实上,在今年初,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推出“朝阳预存宝”资金监管平台,即是对《条例》这一规定的先行先试。商家通过“朝阳预存宝”平台收取预付资金,并依托银行进行资金监管。无论消费者预存多少费用,商家只能支配消费者已实际消费的额度,剩下的钱放在银行账户中,商家不能随意支配。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家恶意卷钱跑路风险,消费者也不必担心商家将预付款挪作他用。
不过,对将预付款“封存”起来的做法,有人提出质疑:这样消费者的权益确能得到更有效保障,但对商家而言,预付款被“管死”不能随意用,那推行预付卡还有什么意义?众所周知,商家搞预付消费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经营,一方面可以回笼资金,更好地维持运转;一方面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拓展市场。如果所有资金都被严格管控,商家经营自主性或将会受到打击,另外,基于预付费而提供给消费者的相关优惠,商家也可能会取消。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在推行“朝阳预存宝”平台监管模式之初,也曾考虑到商家可能会产生“图什么”的疑虑,缺少加入平台的积极性。然而,在推广过程中,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发现,一些行业头部企业很重视自己的信誉,主动要求加入监管平台。在这些企业看来,预付费领域确实存在诸多乱象,消费者的权益经常受到侵害,作为经营者,他们也希望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信任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资金安全。如今由政府职能部门搭建起一个资金监管平台,在为消费者提供资金安全保障的同时,也为入驻平台商家作了重要的信誉背书。没有了后顾之忧,消费者就可以放心消费,而商家也因此能够招徕并留住更多的顾客。据媒体报道,“朝阳预存宝”平台刚建立时,只有48家企业入驻,但到目前,入驻企业已达440多家。
当然,仅靠商家自觉入驻第三方资金监管平台,覆盖面毕竟有限,而要让更多商家接受监管,还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既然商家的要害是利,那么除了以利限之,还要以利导之。当商家有合理的资金需求时,则应当给予支持。为此,北京市有关部门给出这样的解决方案:合作银行会根据商户的实际经营数据,提供一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来支持商户经营。
不少推广预付卡的商户经营规模不大,是金融服务机构眼中“小门小户”。在经营活动中,他们难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向消费者推广预付卡,或许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进一步为小微企业降低融资门槛,是金融服务机构应有的社会责任。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与信贷服务得到精准对接,其经营状况获得专业评估,由预付卡引发的矛盾问题当会迎刃而解。
通过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发卡机构及商家多方努力,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中间寻找到平稳点,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法规制度,把预付卡搞活而不是让它“卡”死,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作用,实现多赢,这才是最终追求。
《黄金赌城娱乐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