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另类路线”莫碰触法律道德底线

2021年12月14日 09:31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质量报   

  □ 胡立彪

  有媒体报道,日前,深圳的张女士在其14岁儿子床头储物盒里发现一堆疑似“计生用品”的盒子,里面装的是一些“恶搞糖果”。媒体调查还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不少店铺出售带有“性意味”的零食。商家将其包装在礼盒内,名曰“整蛊”“恶搞”。有的商家还“贴心”地备注“保密发货”。

  这些走“另类路线”的“恶搞零食”,受到不少未成年人的追捧,令家长们感到担忧,也引起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前不久,江苏省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部分网红零食店开展专项突击检查,发现有两家店铺售卖的21种、322件产品为“恶搞糖果”,名称诸如“老婆乖乖丸”“老公温顺颗粒”等,涉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身心都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大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关注、尝试新奇的事物。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赚取更高利润,抓住未成年人的这一心理,开发出一些“另类产品”,激发他们的购买欲。这些“另类产品”不光有食品,还包括文具、玩具等许多种类。像什么名为“后悔药”“顶嘴消失片”的水果糖、奶片等,仅仅是用来搞笑,无伤大雅,但取“套套巧克力”“姨妈巾棉花糖”“小丁丁软糖”等这样的名字玩“软色情”梗,就出格越界了,会产生不良社会效果。

  有学者认为,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适时适度的性教育必不可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可以过早地接触“极度成人化”的事物,可以生活在充斥性暗示的环境中。未成年人还处在人格塑造阶段,需要科学、正规的引导。然而,以利益为第一追求的商家却并不顾及这一点,他们想方设法把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变现,开发出各种走“另类路线”的产品。这些产品扩大了未成年人接触包括性在内的年龄段禁忌区域的边界,不仅会让未成年人过早产生错误意识,甚至可能导致认知扭曲。

  特别要警惕那些整蛊、惊吓他人等带有“恶趣味”性质的零食或玩具。心理学家指出,有些孩子天性胆小,若常被同龄人以整蛊、恶作剧的方式“欺负”,这些孩子会变得更加敏感,产生心理阴影,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同时,他们的安全感会减弱,对人际关系也会产生极大的不信任。以不良后果看,这种状况可视为校园霸凌,而“恶趣味”玩具充当了校园霸凌的工具。

  当然,“恶趣味”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双向的,施“恶”者也会产生心理问题。总是喜欢整蛊他人的孩子,往往存在较强的虚荣逞强心理,这种心理常伴着强烈的操控欲和攻击欲。与一些孩子过于胆小怕事一样,太逞强也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如果这种心理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和收敛,任由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形成追求恶意结果以求心理满足的潜意识,小恶多积而终成大恶。

  从媒体报道看,近些年已经出现过不少由“另类玩具”造成儿童身体及心理受到伤害的案例。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监管,但走“另类路线”的儿童玩具等产品按下葫芦又起瓢,并未得到根治。这种情况反映出黄金赌城相关法规标准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黄金赌城并不缺少关于儿童玩具等产品的法规标准,但它们多限于质量和安全层面,对玩具等产品所承载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却缺少具体的标准法规及条款来规范,这就使得相关部门在查处对儿童心理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的产品时缺乏依据,不好把握尺度。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世界关心不够,或者说存在误区,缺乏对玩具等一些产品之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影响的科学认识,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索求,这也会助长不良玩具等产品行市。

  鉴于此,一方面要加快健全完善包括玩具召回制度、玩具分级制度等在内的法规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尽职尽责,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督促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国家法规标准,不要触碰法律道德底线。未成年人的家长或监护人也要改变观念,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培养孩子,科学地认识、购买未成年人用品,自觉抵制走“另类路线”的不良产品。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