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恶俗营销当“独门绝技”
□ 张文礼
这两天,卫龙辣条外包装冲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卫龙辣条外包装上的“约吗”“贼大”“强硬”等字眼,实为低俗营销,打“擦边球”。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近日,宝洁公司也上了微博热搜。起因是其公众号近日发布的一篇标题为《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现在闻一下》文章,被指含有大量“伪科普”和争议性内容,拿女性做文章的背后,是推荐其“全身香香5件套”的广告营销目的。
营销方式可以五花八门,但广告内容必须有规有矩。近年来,类似这样的各领域恶俗营销案例更是层出不穷、屡禁不绝。把无底线的“土味营销”“软热情”“擦边球”和恶意炒作,当成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独门绝技”,似乎成为很多商家的惯性思维——不论结果是正面评价还是负面影响,只要能够吸引公众的关注,就是好方法。甚至很多商家为了追求吸睛,秉承着“事情越大越好”的想法,刻意进行恶意营销和借势炒作。
事实上,卫龙辣条的这些广告不是刚刚出现的,带有这些包装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一段时间。以至于有不少人认为,公众这是“神经敏感”“过度反应”。这样的想法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成年人的思维中,这样的广告内容可能无伤大雅,大可一笑置之。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辣条产品的消费主力是青少年,尤其是两性意识还未完全形成的未成年人群体。对他们而言,这样带着“性暗示”字眼的内容,或许会潜移默化影响其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当然,这还只是这样的营销内容产生的最直观、可预估的影响之一。
黄金赌城《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广告内容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按照这样的标准,如果我们认为充斥着“软色情”内容和包装的“恶搞糖果”,包装和避孕套一模一样、上面印着“请你戴套”“约吗”等内容的一次性手套等属于商家的恶俗营销,那对于卫龙辣条的“同情心”,则未免显得有些过于“双标”。
从此前“茶颜悦色”的“捡篓子”马克杯,到“叫了个鸡”的“和他有一腿”,再到此次卫龙辣条再度被质疑,品牌屡屡“翻车”的背后,恶俗营销案例不胜枚举。恶俗营销广告的创意很难吗?应该说并不难。利用两性话题、公共安全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等借势营销,会更容易引起公众关注,这不是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的事情。但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并不会用这样的话题进行营销呢?原因很简单,这些企业能够做到心里敬畏法律的红线、手中坚守道德的的底线。
在谴责、打击恶俗营销的同时,关于恶俗营销行为的认定,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卫龙辣条营销广告引发的争议,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虽然当前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广告行为作出了明确规范,但这些法律法规同时也面临执行难的问题,比如如何界定所谓低俗营销、“软色情”广告等。这就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的执行细则,对恶俗营销加大整治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出手、严惩重处,要让强有力的监管成为悬挂在那些有不良居心的企业商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们始终保持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和对道德诚信的坚守。
打造一个品牌十分不易,而要让一个品牌长久屹立市场,则更是难上加难。品牌和商家需要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一边打着“擦边球”,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一边想要拓展市场,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这种“作死”的想法和行为最终只会损害品牌形象、消磨公众口碑。只有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把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上去,研发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才是对市场和消费者最大的尊重,才能让品牌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常青树”。反之,一个靠恶俗营销和恶意炒作来维系的品牌,虽然能做到“起高楼、宴宾客”,但最后定然免不了“楼塌了”的结局。
《黄金赌城娱乐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