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倍!专利商标“纸变钱”,开辟融资新渠道
■记者 沈湫莎
凭借一枚“长城标”(国家地理标志标识),“南汇水蜜桃”成了“金桃桃”。昨天,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首次发布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上海自2006年开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第一单”,2012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额近8亿元,2021年上海专利商标质押登记金额近80亿元,实现了10年10倍的超高速发展。根据《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上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将达100亿元。
市知识产权局表示,此次发布十大典型案例,就是希望由此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开辟融资新渠道。
首创“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新模式
硬核技术是最受银行欢迎的知识产权质押物,然而即便手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要获得质押融资也不容易。这是因为当下核心技术也面临着技术更迭带来的减值风险,且交易市场流动性较差。去年,上海银行聚焦专利运营环节中最普遍的专利实施、许可转让场景,在全国首创了“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新模式。
这种模式的首位受益者——CG环保科技是一家高科技企业,拥有有效专利83件、发明专利19件。基于该公司要为一家环保设备公司提供专利许可的交易背景,上海银行决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础上,基于真实交易背景采用“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即环保科技公司将这项交易的未来收款权质押给上海银行,以此获得流动资金补充。
上海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模式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资本”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对版权许可、商标许可等同样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地理标志”质押赋能乡村振兴
“南汇水蜜桃”于2005年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南汇水蜜桃”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达到3.7亿元以上,品牌价值达12.49亿元。然而,“地理标志”不同于一般商标,其权属基本为研究所、协会等特殊法人,通常贷款需求不多,真正需要融资的中小微合作社或者该农业协会内成员自有农产品商标价值又较为有限。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上海农商银行采用以“地理标志”赋能合作社自有商标价值的方式,将“南汇水蜜桃”品牌价值赋能至自有商标有权使用人处,以某合作社自有注册商标完成质押登记后,为企业发放了贷款。这样既发挥了“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也避免了其权属人不能质押、无需质押的问题。
2020年上海全市“地理标志”直接产值超8亿元,开发潜力巨大。上海农商银行科技金融业务科业务经理夏晓莉表示,“地理标志”质押融资已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去年,上海农商银行累计发放专利商标质押贷款20笔,质押登记金额达5.25亿元,为一批中小微企业开辟了获得持续、低息贷款的新渠道。
构建服务银企的知识产权生态圈
加速知识产权“纸变钱”,园区帮忙鉴定和申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把质押融资服务做成了品牌。去年,徐汇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接近15.8亿元,办理质押融资金额业务近8.8亿元,占比超过55%。
某企业专注于互联网传输领域的可信和安全,拥有35个注册商标。在走访调研中,漕河泾开发区了解到该企业的“亚洲诚信”商标具有较大品牌价值,却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建议企业盘活商标专利资源,提出了“专利+商标”知识产权混合质押融资模式。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联动上海银行漕河泾支行以及专业评估机构,为企业设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案并进行商标和专利评估。不到30天,企业就获得了银行提供的1000万元授信。
园区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园区内企业特点,在“点”上精准对接重点企业,在“面”上举办供需对接,让知识产权转化为真金白银之路更宽敞、更好走。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