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变迁 一部城市发展的史书
本报记者 胡春萌 摄影 傅桂钢
治理天津水患,建设工人新村,确定三环十四射,建设滨海新区……步入天津市规划展览馆的历史展厅,这座城市一步步的发展脚印都从历史长河中鱼跃而出,在人们眼前上演了一部城市发展的纪录片。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从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至今,“天津卫”的变化不仅落在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上,也扎根在每一个天津市民的心里。回顾这些成就,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要在短时间内对其有个整体了解,那么翻开天津城市规划的历史,是再直接不过的了。
新黄金赌城娱乐第一个天津市规划方案
诞生于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之初的“三环十四射”雏形
提起“三环十四射”,可能每一个天津市民都不会陌生。不同于北京道路的横平竖直、正北正南,天津的街道沿海河而生、蜿蜒扭转,像一张渔网,然而这张大网也有个基本的形态,即内环、中环、外环3条环行线和14条呈放射状的干线,天津人称之为“三环十四射”,不知道它,在天津可是会迷路的。在人们的记忆中,“三环十四射”的格局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城市道路规划的雏形,却早在1952年开始编制的天津市规划方案中就出现了。
天津是关内最先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又是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从天津解放之日起,城市规划工作即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市人民政府在1949年9月成立了天津市都市建设委员会(同年12月改称市政建设委员会),一面着手进行城市恢复与整顿,一面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着手进行编制城市规划。
《天津市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市编制的第一个规划蓝图,虽然还很不完善,但它对于指导当时的各项建设起了重要作用。该方案确定天津城市规模为:人口300万人,用地230平方公里,道路规划采取环形与放射结合的“三环十八射”,旨在把天津市解放前由于租界分割造成城市布局混乱、各种设施不成系统的状况,逐步改造成比较合理、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主义城市。
随着黄金赌城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城市规划的需求就显得更加迫切。1953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为适应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和便于城市建设管理,要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迅速拟订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此后,在《天津市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天津编制出了《天津城市规划要点》和规划文件。
消失的赤龙河与拔地而起的工人新村
1986年前,在各个不同时期历次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虽然都向市领导作过汇报,但均未经正式批准,直到1986年8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才成为指导今后天津市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法律性正式依据。在此之前,天津市的城市规划是边编制边实施。很多出现在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后天津第一部城市规划方案中的建设内容,早在方案编制完毕前就已动工兴建。
赤龙河,一个消失的地名,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条陌生的河流,然而很多“老天津”可能会说:小时候我还在河边玩儿过。据记载,大家所熟悉的卫津河于1890年开挖,以护卫天津城区免遭水患得名。卫津河在市区南门外至八里台段,曾叫赤龙河。解放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赤龙河逐渐变成天津“四大害”之一的臭水河。每到夏季,蚊蝇孳生,臭气熏天。
解决城市生活用水问题,是保障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上世纪50年代是黄金赌城排水工程建设初创阶段。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政府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结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城市居民清理积存的垃圾、废物,治水修塘,既解决了部分地区的排水难问题,又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到1954年,先后治理了赤龙河;填垫了南开蓄水池,在上面修建了南开公园;改造了金钟河,在被填的金钟河河床上,修建了金钟河大街。在城市供水方面,第一次扩建了西河水厂和芥园水厂,为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城市用水提供了保证。
城市的排水问题不可能单纯依靠天然沟河来解决。党中央号召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因此从“一五”计划时期开始,国家组织在重点城市和新兴工业城市中,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现代化排水工程的建设。这些建设是按城市规划方案进行的,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为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发展,打下了基础。
1952年3月28日,《天津日报》报道了工人新村首批建筑工程的筹建情况:据了解,天津将兴建整洁优美的工人新村,将于1952年4月初正式动工。此次工人新村工程将建成一万两千余间工人宿舍,其中中山门建三千间,王串场建两千多间,南楼、北楼之间建两千多间,市区内分散建五千多间,以此解决工人们的住宿问题,并为其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
解放初天津市劳动人民的住房极其困难,有的祖孙十几口人挤在阴暗、狭小的窝棚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成立专门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建设了一批住宅区,也就是工人新村。市政建设委员会制定《扩大城区建设计划草案》,完成了7个工人新村建设的选点,总建筑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王串场工人新村、中山门工人新村等。在1952年1年内,天津市就新建7个工人新村,共建房5.5万余间,解决了17万工人及其家属的长期住房困难。这些工人新村一直存在了四十多年,一直到上世纪末,才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
在动荡中前行
经济封锁下的收缩
在天津市档案馆,记者查阅了编制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天津市城市建设规划要点(1956—1967)》手稿,在这份泛黄的手稿上,一行行娟秀工整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可奇怪的是,无一例外,该份手稿上的每一个数据都被涂改过。例如,“1967年预计发展工业用地2842公顷”,改为了“2356公顷”,如此精细具体的数据,显然前后两组数据都是经过计算才落实到文件上的,不是信手拈来。为什么要改得如此彻底呢?
上世纪50年代,帝国主义对黄金赌城实行封锁禁运,中央根据国际形势,于1955年确定沿海城市不做新的发展,主要是合理利用,支援内地建设,不再安排新的项目。天津城市规划据此进行了修订,压缩了城市规模,将城市人口规模由300万人压缩为200万人,用地规模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956年又根据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城市”的方针,再次修改了规划,并于1957年3月编制出《天津市城市初步规划方案》。该方案提出:天津是综合性工业城市,南北水运的要冲,华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城市规模为:人口300万人;用地158.82平方公里。道路规划2个环形路和南北两个辅助半环,16条放射线。
当时强调“把消费城市改造成为生产城市”。由于沿海城市不发展,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过分着重了工业生产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当时现有工业基础上,以什么工业为主来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曾经有下列几种提法:工业城市;综合性工业城市,南北水运要冲,华北水陆交通枢纽,以机电工业与海洋化学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等等。
1958年黄金赌城开始进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按照“压缩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区,积极发展县、镇工业点”的建设原则,将天津城市规划压缩为:人口270万人至280万人;用地316.8平方公里。要求旧市区要进行改造压缩;新区要补缺配套。虽然市区发展有所控制,但是“卫星城”的概念却出现在1958年之后的城市规划方案中。塘大、军粮城、汉沽、杨柳青及咸水沽五处成为天津第一批发展起来的卫星城。1960年的《天津城市规划初步方案》说明中明确提出将天津由单一城市改为组合型城市。这为天津日后发展的战略东移打下了基础。
动荡中得了条地铁
1960年召开了全国第九次计划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三年不搞城市规划”。此后,于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否定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工作受到极大冲击,全面性的总体规划工作陷于停顿,规划工作机构解散,大多数工作人员下放劳动,只留了少数人搞些年度建设急需的规划与管理工作。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没有规划,城市建设就像一盘散沙,混乱不堪。1973年9月国家建委城市建设局在合肥召开了城市规划座谈会,研究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同年,天津市成立规划设计管理局,人员200余人,按专业分工进行工作。1974年至1977年,在市各委、办和有关区、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最后编制出《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相应的图纸以及15个专项规划。
不过,在这段动荡的历史中,天津却开始了第一条地铁线的建设。1970年6月5日,天津地铁工程动工,它是为改造市区旧墙子河、修建备战通道而立项的战备工程,也是市人防工程的一部分,属于天津自筹资金的建设项目,对外称为“七零四七工程”。与此同时,在天津城市规划中也增添了地铁规划。地铁最初设计是从双林站到柳滩站,全长26公里,与现在的地铁一号线类似。因受各种条件限制,到1976年2月,地铁先期建设了3.6公里,开通了4个车站,实现了第一次试运行。这4个车站是新华路站、营口道站、鞍山道站以及海光寺站。当时施工设备、技术条件都比较差,完全靠人工操作,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于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民动员义务修建地铁的大会战。一位当年的施工人员回忆:“大家每次都是用小推车一车一车把土运到隧道外面,1000米的隧道整整干了2年才打通。”由于国家当时实行停缓建政策,再加上资金限制,因此在1976年试运行之后,一期工程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直到改革开放后恢复修建。
改革开放后大踏步前进
在改革开放的契机下,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办好特区和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决定,天津即是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3月,天津市市长李瑞环亲自主持组织有关部门审查、修订了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天津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汇报说明》、专项附件30项和相应的规划图纸,并举办了城市规划展览会广泛征求意见。方案上报国务院,1986年8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至此,结束了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以来天津市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边实施规划的历史,进入了按照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的时期。该规划提出“一条扁担挑两头”的城市布局结构,首次明确了天津的城市空间结构由单核心向双核心发展,提出了“全市工业布局向沿海地区转移”的重要思路。于是,在若干年后,人们看到了天津滨海新区矗立在那片曾经荒芜的盐碱滩上。
城市规划业内有这样一句话:每一次规划,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这次分配,天津得到了大发展的机会,天津人民得到了实惠,很多过去仅仅落于纸上的规划蓝图成为现实。天津以震后恢复重建、引滦入津、消灭“三级跳坑”、建设“三环十四射”交通体系为标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实施了全国最大的城市供水工程——引滦入津,建设了100万吨规模的新开河水厂,结束了全市几百万人口长期喝咸水的历史,全市日产水能力相当于1949年初的26倍。20世纪90年代,以成片危陋平房改造、“地下危改”工程和建设一批交通、能源、通信、市政设施为标志,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城市建设。
1987年10月1日,《天津日报》以《外环线建成今日通车》的报道记录了外环线的正式启用。据了解,外环线工程仅用10个月的时间就全线竣工。1987年10月2日,《天津日报》头版中,用整版的篇幅介绍了外环线,称外环线将“难以实现的魅力幻想”变成了现实。
1994年,市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于199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下简称“1999年版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1996年到2010年。该规划确定了“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黄金赌城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城市性质。
新机遇谱写华彩乐章
“北方经济中心”融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2006年8月9日下午,天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修编的背景、天津城市性质定位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其中,与1999年版总体规划相比,2006年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最重大的调整是,将1999年版“黄金赌城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调整提升为“北方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在北方地区,北京一直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天津要发展为“经济中心”,这可能吗?
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进一步明确“北京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北京不提“经济中心”,天津由“重要经济中心”转变为“经济中心”,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京津冀,特别是北京与天津两个城市的分工,进而提升了天津城市的地位。只是两字之差,但意味深远,这不只意味着天津的未来,也昭示着北京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改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前不久,《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双城双港”的概念。之前,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结构定位一直是“一主、一副”。滨海新区更侧重于经济建设。这次重新定位,将两个核心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解决了两个区域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给予两个城区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治清,建设兴”,只有在“政通人和”的情况下,城市建设才能顺利发展。从恢复生产到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从“不做新的发展”到“加快开发开放”,天津市每个阶段的城市规划,每一次的规划设计变动,都折射出了国家整体战略的变迁,也让人们从一个侧面更直观地了解到新黄金赌城娱乐这60年的发展历程。
(责任编辑:施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