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
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娃哈哈前身),图为西公廨生产厂房
1987年4月6日,是宗庆后被任命为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的日子。这以后,宗庆后身为经理,却白天黑夜,风里雨里骑着一辆三轮车,一个个学校的去送货。
那时学生用品很廉价,2分钱一块的橡皮,6分钱一本的作业簿,每件只有几厘钱的获利,但宗庆后不在乎这些,只要学校需要,他随时都给送。仅仅凭着这点,上城区不少小学的总务主任就认定,这个经销部一定会发!
杭州的夏天是个大火炉,宗庆后抓紧时间做起棒冰、汽水的生意。那时的汽水是玻璃瓶装的,瓶子比汽水更重,还要回收,卖掉100瓶汽水,才有几元钱的利润。所以,做这生意真的是很辛苦。
一天,一个小学校打来电话,要求送一批棒冰,宗庆后立即从冷库里往外搬棒冰,一会儿在冰里,一会儿在火里。搬好后,气也没来得及喘一口,蹬着三轮车就出发了。正午的太阳很毒,街道上几乎见不到人,宗庆后顾不得汗水湿透了衬衫,只是一个劲地往前骑。送到了,看到老师、孩子们拿到棒冰喜笑颜开的样子,他抹一把额头的汗,也笑了。而这一趟,他只赚了一元钱。
正是这样一分一厘的积累,开始了宗庆后不起眼的创业之路。他干得很累,却很开心,每天深夜放平全身酸疼的身躯时,他仍盘算着今天的收获和明天的打算;他干得很辛苦,却很有生气,凡是与他打过交道的客户都为他的勤奋刻苦而感动,与他建立了长久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宗庆后的榜样力量,使一支日渐扩大的员工队伍,从第一天起就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敬业精神,在这个群体中,一切为企业兴旺的事都值得去做,以苦为乐,以苦为荣。
但如果宗庆后只有吃苦的精神,那根本无法成就他日后的事业。
校办小企业是被人看不起的。宗庆后与所有娃哈哈人都暗自决心“争一口气”。要让别人看得起,只有自己争气,做出成绩让他们看。
仅仅在创业的当年,宗庆后就将企业发展到具有经销部、晶宫食品商店、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3张执照,员工70人,创利17.23万元。他实现了经营第一年的承诺,争了一口气,这也是娃哈哈的第一笔原始积累。
这就是娃哈哈的第一步,三轮车踩出的路!
宗庆后车间现场工作照片(1989年)
削马蹄大会战
料峭的北风吹来了冬的讯息,闹梁的燕子也早已杳然,又到了一年11月,马蹄上市了。对于很多江南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甘甜多水的马蹄是孩提时代不可多得的零食。而对娃哈哈员工来说,这曾经意味着繁忙艰苦的一段时间到来了。
在娃哈哈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后一直到1995年左右,每年的冬天,公司做出口产品“清水马蹄”时,都会从余杭、安徽等地收购大量的马蹄。收购的马蹄只是经过粗加工,不符原料要求,需要在生产前,进行第二次精细加工。马蹄往往是白天收购,傍晚运抵杭州。为了确保原料质量,当天运到的产品必须当天处理完。所以马蹄一运到,即将下班的员工们就要忙开了。大家一起把马蹄搬运到车间,留下来一起削马蹄。
那时大家在罐头厂一个上面盖着石棉瓦的过道里削。马蹄削的时候是用水刚冲过的,冲去表面的皮、渣、蒂头之类,马蹄拿在手上冰冰凉的,干活时很多人都穿着套鞋,加上过道里寒风刺骨,人坐在那儿,干上几个小时,脚都僵掉了。
昌盛罐头公司的付永泉是当时削马蹄大军中的一员。据他回忆,当时基本上每天会有4-8辆车来回运输,一天有20吨到50吨的马蹄到货。根据每天到货的情况,马蹄生产车间的员工每天要削20筐马蹄( 20公斤 )左右,而来帮忙的员工平均每人也要削5-6筐,5点下班后,他们要加班到8、9点钟才能完成任务。
多年以后的今天,当他再回想削马蹄时的场景,很多细节和情节都还历历在目。没有那么多板凳,大家都坐在塑料筐上;地上很多冰块融化了的积水,大家都穿着雨鞋;浸着冰水、吹着冷风,很多人的手生了冻疮,甚至开了裂。
大家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抱怨,也没有退却,而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一起完成任务。
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某一个大雪天,四辆车同时到。当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员工们都回去了。当时都没有电话,于是骑着自行车到员工家里去通知加班。然后大家一起卸马蹄,把一筐筐地马蹄搬运到车间。此时大家已经又冷又饿,手脚发抖,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也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马蹄必须削出来,不然要变质的,影响产品质量。
这样的削马蹄任务每年冬天都有,11月下旬开始,一直要到第二年春节后,甚至三、四月,周期很长。
【诚信】
有票必有奶
1992年元旦,杭州城里出了一件新鲜事:天上掉下了“娃哈哈”——人们可以凭从报纸上剪下的广告免费领取“娃哈哈”果奶。
岁末年初的杭城,有两份报纸特俏:12月29日—1月1日的《杭州日报》和12月26日、31日的《钱江晚报》。报刊零售点,所有的摊点,这6天的报纸要不了多久便一抢而光。
人们为什么对这几天的报纸“情有独钟”呢?原来是一条果香满溢的广告:正值喜庆新年之际,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向广大青少年、儿童推出精美娃哈哈系列果奶,凭此券免费领取娃哈哈果奶一瓶。时间是:1992年元月1日、元月3日两天。
于是,几乎所有的市民在1月1日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解百”、“景新”、“老大房”等20多处赠送点形成百米长的“巨龙”。
一时间,满城皆说“娃哈哈”。景新食品店门口,孩子在嚷“妈妈,我要喝”;武林广场上,一老翁一饮而尽,竖起大拇指:“好喝,好喝!”;机关里、学校里……人们都在谈论“娃哈哈”这一大手笔的赠送让利活动。
发放第一天,14万瓶果奶在22个发放点被争抢一空,第三天又发放了20万瓶……30万瓶准备赠送的果奶顷刻告罄,但热情的市民有增无减。
宗庆后得知这一情况,又喜又忧。他在报纸上刊登道歉启事,“为了保证持券的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亲爱的小朋友们最终都能如愿‘一尝’娃哈哈果奶的风味,我公司决定自元月12日起至2月10日继续凭券赠送娃哈哈果奶,所有证券保证兑现。”领奶的时间又整整增加了30天。
果奶生产线日夜不停的加班,轿车、摩托车、三轮车全都投入到了送奶大军中……整整忙碌了一个月,1992年2月10日,娃哈哈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有票必有奶”,一场为时40多天的果奶大赠送至此降下了帷幕。
这便是“非常营销”史上有名的“百万果奶大赠送”一役。这一战,不仅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湖南等省份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使“甜甜的,酸酸的”娃哈哈果奶走进了千家万户,娃哈哈公司讲信用的金字招牌也烙在了每一位消费者的心里。
创业发展历程:
1987年,创始人宗庆后从踩着三轮车代销棒冰、汽水和校簿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第二年,靠代工花粉口服液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并于同年成功开发投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1991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要,仅有100余人的校办小厂娃哈哈,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职工2000多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兼并后,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成立。原本亏损4000多万元的杭罐厂仅3个月就实现扭亏为盈。1991年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2.17亿元。兼并取得成功,娃哈哈初步形成规模。
1994年,娃哈哈积极响应国务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创造性地以“移民任务与移民经费总承包”的改革思路,兼并了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建立娃哈哈第一家省外分公司涪陵公司。涪陵公司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功解决了1300多名移民的就业问题,并跻身“重庆市工业50强”。涪陵公司的成功为娃哈哈全国建厂积累了经验。此后,娃哈哈迈开了“西进北上”步伐,先后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70多家分公司,足迹几乎遍布全国。
1998年,娃哈哈在洋可乐“水淹七军”的背景下,毅然推出“黄金赌城娱乐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娃哈哈通过正确的战略战术,使这一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至今稳居全国碳酸饮料市场第三位。
2002年,娃哈哈利用自身品牌和实力优势,高起点进军童装业,推出绿色健康童装,这标志着娃哈哈向跨行业经营和多元化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2010年,娃哈哈推出旗下高端奶粉--爱迪生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由合作企业荷兰百年皇家乳企生产,原装进口,来到黄金赌城娱乐。此举也开创了让国外企业为黄金赌城娱乐贴牌生产的先河。此后又进军商超、白酒等行业,不断迈出多元化新步伐。
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举措:
娃哈哈将首先做到加强道德教育,培育诚信文化;第二做到恪守职业道德,生产放心饮料;第三做到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检测手段最后做到遵守法律法规,接受社会监督。娃哈哈创业以来,坚持诚信经营,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保证每一瓶产品的健康、安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纯净水生产线
企业品牌拓展情况:
公司产品涉及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婴儿奶粉、童装、白酒等11大类150多个品种,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公司以联销体模式,编织了一张遍布全国各地6000多个一级批发商以及数目更为庞大的二级、三级批发商和销售终端营销网,与经销商结成利益同盟体,变一家企业在市场上与人竞争为几千家企业合力一起与人竞争,通过帮助经销商发展二级联销体的方法,将市场网络一直延伸到了农村,使产品能迅速送入消费者手中,可在短短一周内将公司新品铺向全国300多万个零售终端,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娃哈哈年产销量达上千万吨,均得益于娃哈哈“联销体”营销网络这一超级消化系统。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娃哈哈9大类产品已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近2000万美金,主要进口国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意大利,英国,阿联酋,南非等国家,产品主要包括瓶装茶饮料、饮用纯净水、奶饮料、八宝粥和湿面等方便产品。
经典产品及相关故事:
1991年底,杭州有两份报纸特俏:12月29日—1月1日的《杭州日报》和12月26日、31日的《钱江晚报》。所有报刊零售点,这6天的报纸均被一抢而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凭此券能免费领取娃哈哈新产品果奶一瓶。时间是:1992年元月1日、3日两天。于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剪报行动悄然席卷杭城。第一天14万瓶果奶在22个发放点争抢一空,凭票去领果奶的人不断涌来,赠送的时间一延再延,赠送的数量一增再增,30万瓶、40万瓶。娃哈哈承诺:“有票必有奶”。截至2月10日,娃哈哈共发放果奶50余万瓶,超过原计划20万瓶。从此,“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娃哈哈果奶在杭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进而向周边地区和省份辐射,畅销全国。
(责任编辑:佟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