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企业门类全、数量多、分布广、风险高,四川三年行动怎么干?
13377.46万元!记者日前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截至8月底,四川省自今年开展安全生产“铸安2020”监管执法专项行动以来,已组织现场监管监察约3.38万人次,监管监察生产经营单位1.92万家,累计处罚13377.46万元(其中监管监察处罚5039.77万元),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生产经营单位131家。
今年5月下旬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四川省立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大力推进依法治安,严格监管执法,构建完善事中事后安全监管执法体系,推动隐患治理严格落实,确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到位。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四川省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性机遇,为彻底破除不适应新时代安全生产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段毅君如是说。
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的安全担子
四川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也是各类事故和灾害多发省份。当前,四川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事故总量依然较大,道路交通、危化品、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和森林草原火灾呈多发态势,抓好安全生产的任务依旧繁重,特别是在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基层基础能力较弱、安全防范责任时有缺失等短板和薄弱环节。
四川省高危企业门类齐全、数量多、分布广、风险高:煤与瓦斯突出矿井42处、高瓦斯矿井117处、低瓦斯矿井221处;危化品生产企业565家,经营企业8368家,医药、精细化工企业599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64家,经营零售店23694个;非煤矿山1408座,尾矿库169座;机动车保有量1667万辆;平均在建工地1.5万个;城市(县城)燃气普及率达91.57%……正是在如此安全状况的基础上,四川省举全省之力、高位推动、精心筹划,组织开展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将此作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从根本上、源头上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彻底解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走过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执法宽松软等突出问题,推动实现安全生产薄弱环节“脱胎换骨”,打造全省安全生产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现代化治理能力。
走出因地制宜的安全整治路子
围绕推进三年行动落地生根,四川省因地制宜做起“加减乘除”法。
做好“加法”,精准发力。围绕根治安全生产短板和薄弱环节,四川省在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精准聚焦全省事故易发多发行业领域,新增了工贸行业、特种设备、农村安全3个专项整治。同时,将正在全面推行实施的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通过落实主体责任清单、岗位责任清单、风险防控责任清单、日常安全检查工作(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做好“减法”,源头把关。围绕防范化解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四川省着力从源头上筑牢基础,提出了明确目标:依靠三年行动,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全省煤矿数量减至270座以内;2022年底前,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至少105座;到2022年底基本消除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全省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做好“乘法”,形成合力。围绕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四川省举全省之力全方位推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高位推动,34个省政府部门分工负责,21个市(州)和各县(区、市)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全面抓落实、抓整治的工作局面;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覆盖的安全生产责任闭环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省安委办实体化推动三年行动,组建了工作专班,建立了分片督导制度,建立了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中心,推行了安全生产巡察考核制度,坚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坚决打通从专项整治的“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确保专项整治各项任务落实。
做好“除法”,排险除患。围绕风险可控受控、隐患动态清零,根据三年行动第二阶段的工作安排,四川省自今年7月至12月底,在全省开展以“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整治”为核心任务的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7月下旬至8月中旬,组成7个督导组深入21个市(州),开展“四不两直”第一轮督导,针对督导发现的160项问题隐患,省安委办工作专班发出通报,对查出的问题实行点对点交办,工作专班跟进反馈,形成有效工作闭环,确保风险第一时间得到管控,隐患第一时间得到治理。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全省将围绕三年行动的整体安排,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工作机制,推动全省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记者 贾振 唐华)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