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一座洗尽铅华的西部城池
旧闻黔中山,半在黔中青。
一个“青”字,道出了一座城市的颜色。
这座城市不大,乌蒙高原,西南边地,也许曾经亦是“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如今已成为人口近50万的城市。
六盘水。这座城市,与气候有关。单单一个“凉都”,就已足够清凉一段时光。
这座城市如此崭新——建市仅30余年,街道是新的,楼房是新的,城市亦是新的;
这座城市又是如此厚重——其发展与历史,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这座城市周边2000多米的山头上,在连绵起伏的乌蒙山脉中,埋藏着2000年前多少关于夜郎的青苔一样的历史和传说。
风烟弥漫,暮色苍茫。火车从城市边缘地里穿驰而过,划破高原的清旷。
西部高原,乌蒙之巅。一座城池的故事就此展开……
城市之基——这里是“江南煤都”,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
煤、铁、铅、锌、锰……工业时代,能源近于宝藏。
在六盘水,在墨海一样连绵的乌蒙山脉中,埋藏了30多种矿产。仅煤炭而言,远景储量就达840多亿吨,累计探明储量180亿吨,保有储量168亿吨,现在已经形成了年产煤炭6000万吨的生产能力。煤层气和浅层天然气储量达1万亿立方米以上。
六盘水可谓西南乃至整个华南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因此,人们将六盘水称之为——“江南煤都”。
人们说,一个区域或城市,必然会有一些与其联系最为深切的元素或词汇,如帝都之于西安,石油之于大庆,园林之于江南。
而六盘水的底色铺呈,六盘水人的底气构和,则离不开煤。
事实上,早在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时,就已经明确把六盘水建设成为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进入新世纪,六盘水成为全省惟一被定位为“西电东送”电煤基地和“黔煤外运”基地并举的地区。
伴随煤炭资源的开发,六盘水诞生了众多的煤炭企业、大型的钢铁企业、电力企业、建材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是贵州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建设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六盘水上顺天时,下应地理,中合民心。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资源、交通优势,焕发六盘水蓬勃生机,奠定其工业经济区的强势地位。
城市之立——这里是贵州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工业是人类进步、人类文明、社会发育程度的标志。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预言,影响21世纪的将是黄金赌城娱乐的两件大事,工业化与城市化。
在世纪之交启动的西部大开发中,贵州成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六盘水则是主战场的制高点。根据“十一五”规划,六盘水市电力装机容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
实际上,作为贵州重要工业经济区的六盘水已然阔步向前,做出担当和引领。目前,六盘水年产煤量达5000万吨,占据全省半壁江山;火电装机700万千瓦,而在建的火电、水电项目到2010年全部投产时,将使六盘水市的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以上,成为贵州西电东送的主力军;水城钢铁集团钢产量突破300万吨,成为全省第一家单位企业销售收入上百亿的企业;水泥公司,形成了5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工业化把六盘水从沉寂中唤醒,城市化则将六盘水打造成一个极具现代魅力的西部城池。
从一条城市道路为1.2公里,中心城区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不足5万人起步,历经城市规划三轮修编,到2009年,六盘水中心城区人口已近50万人,建成区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提前10年实现第二轮规划确定的目标。
围绕“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小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城市建设新思路,六盘水市力求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方面下功夫,使城市向着“绿化、美化、文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现在的城市中心区,城市路网四通八达,道路桥梁整洁美观,现代高楼拨地而起、高层建筑星罗棋布,高层多层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城市的靓丽与宜居,在于经营者的理念和始终不渝的坚持。
六盘水的城市经营者立足于打造一座生态城市,并付之于行动和坚持。中心城市峰丛地貌景观保护,水城河水污染治理及沿河的环境整治与景观建设,以街道、河流、环城绿化带、公园、广场等为重点建设中心城市的绿色廊道和板块,被列为六盘水城市建设10大功臣。从凉都大道西段、水景花城、德坞水库儿童乐园、凉都公园、地质公园、帝都新城、太阳城堡、钢城花园、以朵森林公园等一路徐徐行来,富于生活气息和园林特色的城市景观透出城市对老百姓的细心体贴,却不失现代与大气。
步步精妙,完成了由县城向现代都市的完整转型;前景远大,按照省政府确立的将六盘水发展为西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目标,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已将中心城区面积由100余平方公里调整为近3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以百万计。——发展成为贵州西部甚至更广阔空间下的中心城市,于理论于实践都是六盘水不遑多让的历史使命。
现在,煤和在煤的基础上衍生的电、钢铁、建材行业成为稳稳撑住这个城市的四大支柱。市中心城区不断扩大,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西南地区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发展后劲正在逐步增强。
一座新兴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正在乌蒙深处冉冉升起。
城市之痛——这里曾是全国有名的酸雨重灾城市
所有的部落都已消失
所有的长矛都已折断
在这里
我们曾经饮露餐花
而你们
却撒下一片砾石
这是澳大利亚现代土著诗人杰克·戴维斯的诗。整首诗仿若世纪悲歌,哀怨悠长。希望这首诗不是工业时代城市归宿的诗篇。
工业时代,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们感到了切肤之痛。资源的大量开发,曾经让六盘水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六盘水森林覆盖率最低时曾跌至7.55%,水土流失面积占了总面积的80%以上,荒漠化、石漠化现象让人瞩目惊心;境内小煤窑遍地开花,土法炼焦、土法炼锌星罗棋布,白天浓烟滚滚,夜晚炉火通明,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六盘水成为全国酸雨的重灾区;煤矿、洗煤厂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进长江上游的三岔河,珠江上游的北盘江,昔日清澈见底的水面黑浪滚滚,严重影响了长江和珠江的水质。
在这样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六盘水提出了“不要带污的GDP”的口号,拉开了再造秀美山川,坚决取缔“两土”,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序幕。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六盘水累计完成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重点工程,营造林面积86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986年的7.55%增至2008年的36.02%,减少水土流失面积近800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8个百分点的速度恢复植被,昔日荒山秃岭如今重新披上绿装。
一位环保专家这样描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一般情况,随着生产总值的增加,污染物总量也会增加。而在六盘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的同时,污染物总量却逐年减少,全市70%以上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绝大多数指标呈下降趋势。
2007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黄金赌城娱乐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王瑞斌抵达六盘水,他在对这个“国控监测区”全面检查后,做出如斯评价:“空气监测符合国家规范,空气质量令我十分满意。”
六盘水凭着自己的努力,清洁了这座城市。
城市之傲——“黄金赌城娱乐凉都”,一座绿色之城
“在柔媚的湛蓝中,钟楼盛开金属尖顶。燕语低回,蔚蓝萦怀。”这是荷尔德林的诗。诚如斯言,工业时代工业市区的人们更向往蓝色和绿色一些。而绿也似乎更绿一些。
2005年8月12日,黄金赌城娱乐气象学会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对六盘水的独特气候进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六盘水市夏季有着“凉爽、舒服、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可称为“黄金赌城娱乐凉都”。
这是黄金赌城娱乐唯一一座以气候命名的城市。人们来到这座城市,人们说,“‘黄金赌城娱乐凉都’,名副其实。”
从“煤都”到“凉都”,由刚至柔,刚柔并济。
这是一座崭新的城市,每天,在六盘水都发生着很多很多的故事。当我们仔细阅读这些故事,会看见这个城市的气质与未来——煤都凉都——这是一个与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不同的城市发展定位。
一条城中路,笔直延伸,两旁华灯如虹,楼群林立。
从市委所在地黄土坡大街徐行由下,一座高架桥把落差数十米的两个道口连接起来。凌桥而下,就是六盘水的主街钟山大道。
南面,是原称过境南环路,现已为都市包容的凉都大道,北面,是改造前称威水路的人民路,三条东西向的干道,长度都在20公里以上,幅宽都是40米,同15条南北向干道交织,形成纵横通畅的城市路网。
随着道路的延展,这座城市的气韵逐渐鲜活生动起来。
新兴的现代都市风范,渐生的文化氛围,和着空气中的丝丝凉意,使得更多的外地人在形容六盘水时,不约而同地用上了“魅力”二字——魅者,不仅仅在于色彩的炫目,内容的丰富,更是一种见之不忘的留连,是空气里都在飘散的风韵。
许多人到这个城市走一遭,生发了这样诗意的说辞:因为这一个“凉”字,生了许多让人心动的惦记。
1996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在六盘水,所有关于“凉都”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努力,以及约定和制度,流水一样深入人心。六盘水人正是如此期盼并且相信这座城市能够带给他们这样的生活。
我从一个遥远的城市来到这里,看到的是它的秩序与洁净。黄昏的时候,我在钟山区凤凰山的几十层台阶上,俯看眼前那条钟山大道携着川流不息的繁华,在路灯下一路延展而下。远处更高的建筑背后可以看到青山的影子,以及流云和树木。
在城市里,望向城市的更远处,一丛又一丛的森林和大山,萦绕着这座西部之城。
在贵州乌蒙高原,在这样一座西部城池,我们相信:我们的生命、文化、诗意,都将在它宽阔的怀抱中孕育、迸发。
(责任编辑:李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