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潜在增长率果真提高了吗? |
|
|
|
钟乃仪 |
|
随着恢复的持续,对日本经济关心的侧重点已从“摆脱紧缩”转向“提高潜在增长率”。
眼下,日本内阁府、央行、民间经济学家各自对潜在增长率的预测分别为1.3%、1.5%-2%、1%-2%,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的1%-1.5%,彼此在“确实有所缓慢上升”上认识比较一致。
确实,从2004年以后实际增长率超过2%,有时瞬间值还超过5%来看,是可以认为潜在增长率在提高。
但是,如果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还有相当距离。据经合组织(OECD)预测,2007年的潜在增长率美国是3.4%,挪威是2.8%,而日本仅1.3%,只及OECD均值2.5%的一半。理由是美国的劳动力人口增长较快,同时生产率提高也较快。北欧国家虽然劳动力增长缓慢,但IT的进步极大提高了生产率,以此支撑着较高的潜在增长率。相比之下,无论劳动力还是生产率日本都在走下坡路,这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潜在增长率。
所谓潜在增长率,是指在充分利用既有劳动力、设备、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在中长期可实现的经济增长率的上限,换言之,也可视作劳动力增长和基础性生产率增长的综合。
在日本,由于劳动力短缺,政府和经济学家着眼于以提高生产率来提高潜在增长率,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2、通过市场机制加速低生产率产业和事业向高生产率产业和事业转换;3、通过放松限制提高非制造业的生产率。
但问题还不止于此,因为相对于上述着眼于生产率的供给问题,企业经营者更担心的是需求缩小问题。原因是潜在增长率能否提高不能只局限于作为必要条件的供给方面,如果不同时提高作为充分条件的需求,将无法真正提高经济增长率。实际上,在劳动力短缺的影响下,日本直面市场萎缩的企业在增加,在他们眼里,日本经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在不断衰退。从日本总务省《家计调查》中反映的家庭实际消费趋势来看,1995-2004年间,服装、酒类、美容理发服务等需求分别下降了33%、15%、14%,预计随着劳动力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市场的萎缩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基于这种需求变化,提高潜在增长率意味着市场的成长部分必须快于和大于萎缩部分。比如,针对老龄化趋势,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医疗和护理市场势必会扩大,此外,若开发其中较活跃阶层,旅游和终身学习市场也会扩大。不过,这需要引导。
包括老龄阶层,消费者的价值观和要求在日趋多样化,按照常规的年龄和收入一劳永逸地来决定消费模式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此外,以往价格和消费的关系之紧密如今也日趋松散。同样以上述《家计调查》来观察家庭支出与年龄和收入的关系,在传统的服装特别是女装领域,虽还能看到收入越高支出越多(越有钱消费倾向越大)的迹象,但在汽车消费领域,购买欲最旺的倒是收入偏低的20-30岁的年轻人或70岁以上的老龄人。另外,即便是技术进步带来新的魅力产品和服务,也未必能立即打开和扩大市场。比如超薄型电视的商业化,在其销售猛增的同时,日本电视的年销售量却从1997年的1082万台下降到2005年的867万台。
财界调查机构日本经济调查协议会在2005年报告《创造需求激活日本经济》中指出,为了实现日本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强化供给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不断创造出新需求,密切跟踪消费者价值观和要求的多样化趋向,以满足各自不同的消费理念。为此,政府和企业必须努力拿出适时对路的应对战略。换言之,如果政府因不放松管制、不改变市场旧习而阻碍企业和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自由,企业因市场调查、市场战略、产品开发不充分而不能准确把握消费者要求,那么创造需求和持续增长都将成为一番空论。
总之,提高潜在增长率并非易事,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亲身经历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一度被戏语为“第二个衰退中经济大国”通过提高效率(生产体系)、产业重组、调整系统(金融)、IT崛起(以英特网为中心),终于将潜在增长率提高了0.5%(从3%到3.5%),仅此前后就花费了10年以上的时间,至于提高真正被广泛认同,那更是花费了更长时间。
从现状来看,日本经济的恢复在时间上将超过历史上持续最长的“伊弊诺景气”(1965年10月-1970年7月,长达57个月)已无大碍,多数预测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也将接近3%。可是,必须看到以下这些非正常因素所起推动恢复和刺激景气的作用:1、被长期低迷压制的需求释放;2、股价和地价上升带来的资产效果;3、美国的住宅热、黄金赌城娱乐的投资热诱发的出口增加,以及由此刺激国内投资和就业的增加;4、财政赤字的扩大、超宽松货币政策所形成的景气刺激效果。如果去除这些因素,或者说在没有非正常刺激的条件下,日本经济还能继续保持恢复乃至景气吗?谨慎者认为为时尚早。 |
|
|
来源:国际金融报 |
相关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