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点菜” 政府“下厨”——河北省新河县真抓实干促脱贫纪实
河北新河县纪检干部在新河镇宋亮村与贫困户一起查看韭菜长势。张慧哲 摄
面对县域贫困人口基数大、政府财政实力弱的实际情况,河北省新河县积极筹划、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形成任务共担、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使全县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7.72万人下降到现在的4346人,贫困发生率由49.78%下降到2.8%
今年以来,河北新河县新河镇白穴口村贫困户贾世强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舒心。他的两个聋哑孩子被扶贫工作队安排到县城的特教学校免费学习,他不用再操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能安心进入当地企业打工,每月挣3000多元,还让一直照顾孩子的父母亲也腾出了精力和时间,一个给村集体打扫卫生,一个给县里的企业搞手工艺品代加工,都有了固定收入。
“多亏扶贫工作队对我们一家的帮助,他们搭上自己的钱物和时间,通过多次沟通协调,让孩子的教育有了着落,解除了我们一家的后顾之忧,我和父母三人都有了工作。”贾世强高兴地说。
贾世强一家的变化只是新河县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尽心竭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的一个缩影。新河县委书记李群江说:“脱贫攻坚事关小康整体进程,必须抓紧抓好。因此,自2012年新河县被确定为国定贫困县以来,我们通过全县动员、党建引领、全民参与、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等措施,已经使全县贫困人口由当初的7.72万人下降到现在的4346人,贫困发生率由49.78下降到2.8%。”
精心谋划搞好顶层设计
新河县地处黑龙港流域,由于土地低洼盐碱,且缺少工业体系带动,是典型的贫困片区。2012年被确定为国定贫困县时,全县财政收入仅为1.33亿元,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共有15.5万农村人口,贫困人口达7.72万人,贫困发生率达49.78%。
面对县域贫困人口基数大、政府财政实力低的实际情况,新河县将脱贫攻坚当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在对口扶贫单位的支持下,坚持以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工作姿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又快又好地推进脱贫攻坚,明确责任和路径是两个关键点。对此,新河县把顶层设计和路径创新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起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体工作,县级干部带头分包、部门定点帮扶、企业结对合作、干部驻村工作、社会各界支持的工作机制,形成任务共担、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特别是党员干部,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干事做起,争当脱贫攻坚的带头人。
在具体路径上,新河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深做细扶贫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构建起“1+15”工作体系,努力打造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先后整合涉农资金接近2亿元,完成了76个贫困村路街、广场等建设,又投资6393万元进行总长45公里的乡村公路改造,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据新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向国介绍,新河县出台的“1+15”工作机制,其根本点就是将消除贫困人口的各种方法分门别类地与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密切挂钩,促使他们在充分用活政策优势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共同作用下,最有效地帮助贫困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敢于担当寻求创新突破
新河县把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合作社,推进农民群众耕作致富;发展优势工业企业,推进农民群众转岗致富;发展新兴业态,推进农民群众三产致富三项措施,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同时,让农村群众增强脱贫造血功能,实现永久性脱贫。
走进新河县白神首乡刘秋口村香菇种植基地,只见这里8个大棚一字排开,高大宽敞,上面有黑色网帘盖顶,中间有水幕喷淋降温。正在棚内采摘香菇的村民付秀兰告诉记者:“现在我在棚里打工,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再加上交给村里托管的10亩地,一年下来有2万元的收入。”
刘秋口村是全县重点贫困村,由于土地较少,缺乏特色产业,全村980人中有627人为贫困人口,占总人数的64%,3年前在对口扶贫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8个标准化香菇种植大棚和100多个林下种植小棚,种植面积达到150亩。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运鸿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刘运才担任理事长,并由党员干部挑头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带领全村贫困户进入产业化生产程序。其中,付秀兰及其他贫困户成了党支部重点帮扶对象,并进入合作社。他们一是通过土地分红,每亩地可得不少于1000元的租金;二是政府发放的1万元扶贫专项资金通过在合作社入股,每年可得不少于1000元的分红;三是通过参加合作社作业,每月有1500元到2000元左右的薪金。通过这个“三金”扶贫流程,使得全村贫困户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脱贫路径。目前,合作社年产值已达180万元,带动香菇种植户190户。全村仅此一项,就能人均增加纯收入5000余元。目前全村除31人享受低保外,已全部脱贫。
新河县县长李宏欣告诉记者,目前,新河县现代特色农业集群发展区域已经覆盖15个贫困村,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林果、苗木、畜禽4个特色产业以及6个产业片区,带动1.7万个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同时,二三产发力帮扶困难群众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益。据李宏欣介绍,新河县加大对既能拉动县域经济又能解决农村人口就业企业的培育。近年来,先后引进了超威电源、中美合资泛亚饰品、北京新康亿管业等项目,全县财政收入5年增长了183%,连续3年财政收入增幅居全市首位,同时解决了13240名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其中仅一个超威电源项目,去年就向财政纳税1.1亿元,同时通过县里扶贫部门牵线搭桥,拉动就业1400余人,人均年工资5万元左右,解决贫困人口就业达600余人。
真抓实干全力为民代言
脱贫攻坚不仅需要大水漫灌,也需要精准滴灌。无论解决哪一个问题,都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真抓实干。
据了解,新河县抽调192名优秀机关干部,组建成64支扶贫工作队驻村联户,与12个市直部门工作组一起,对76个贫困村进行驻村帮扶,做到“村村有队伍、户户有干部”。改变了过去由政府部门和乡镇定制“菜单”从上往下派项目的做法,如今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帮扶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依据群众意愿和需求制定帮扶措施,直接瞄准“靶心”,提高帮扶效果。
日前,新河县西流乡申家庄村的千亩葡萄园里气温达到40摄氏度,村党支部书记史凤水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与河北农科院专家为农户讲解葡萄挂果之后的水肥管理。史凤水说,申家庄是全县有名的葡萄专业生产村,产品畅销周边各大城市,葡萄挂果后水肥使用得当,对于提高果品质量至关重要。
村民焦士峰告诉记者,村里有2000多亩果园,但没有一棵是史书记自家的果树。史凤水之前一直在外创业,但因为本村发展落后,在全村党员和群众的联名邀请下,史凤水回村担任现职。上任后,他全力扑在为群众谋福利这件大事上,自己没有一分耕地,不取村里任何报酬,却成了全村最忙碌的人。近几年,他带领村里的种植户先后去山东、北京等地引进优质品种、考察销售市场,同时,还与河北农科院联姻,让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使果园面积扩大3倍到4倍,亩均纯收益达到5000元左右,全村总收益达到1000多万元,高出普通粮食种植四五倍,促进了全村群众小康进程,也使2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了自主脱贫。通过这种干部与群众心连心的脱贫进程,干群之间形成了新的鱼水关系,村里的各种矛盾迎刃而解。
面对取得的成绩,新河县各级党政机关和扶贫战线的党员干部感到欣喜,但并没有感到满足。李群江表示,2018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年,全县要实现光伏扶贫、危房改造、适龄劳动力就业等多个全覆盖,其中,仅一个涉及55村2663户的光伏扶贫就能使每一个贫困家庭和每一个贫困村集体每年分别增加收入3000元和2万元。“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今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到2%以下,明年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李群江说。(经济日报 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安培强)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