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区致力全区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路催生生态美
深圳国际低碳城。经济日报 记者 杨阳腾 摄
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只见湛蓝色的天空下满眼翠绿,清澈的池水潺潺流淌。山环水润的风光在龙岗区并不罕见,无论是龙城广场还是布吉河畔,处处都有天蓝地绿水清的好景象。
环境越来越美丽,生态越来越健康,不仅是看得见的直接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2017年,龙岗区空气质量持续优化,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30.8微克下降至29.6微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5天,优良率达91.8%。
这样的“龙岗蓝”得益于龙岗把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
天蓝地绿成为生态主色调
自2013年起,龙岗借助国际低碳城的示范效应,在深圳率先开展了低碳发展策略研究,确定了龙岗未来低碳发展目标,列出了生态环境、低碳产业、低碳市政等23个具体发展指标;通过实施“4+2”策略体系,制定行动计划,着重推进52个重点项目,在全区进行碳清单核查等。
“绿色生态既是龙岗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也是我们持续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实践的结果。”龙岗区区长戴斌在第六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龙岗分论坛上说,目前龙岗区有公园192个,绿道500多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6平方米,另有龙岗河等一批滨水空间水清岸绿,天蓝地绿成为龙岗的生态主色调。
2017年,龙岗区150家碳管控企业全部完成碳交易履约;新增绿色建筑标识评价项目49个,绿色建筑面积360.6万平方米;全年通过节能审查工作实现节能量约2.7万吨标煤。目前,龙岗已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大件垃圾100%资源化利用。同时,低碳环保的理念和实践也日益融入市民群众日常生活。
低碳基因融入可持续发展
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秉承高端低碳的追求,龙岗区将绿色低碳发展设为科技创新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不断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增添发展的强劲动力。
以深圳国际低碳城为例,随着2012年项目启动,带动了众多高新技术产业落户,以点带面形成低碳产业集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初显。2011年以来,深圳国际低碳城所在的龙岗区坪地街道GDP年均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从25亿元跃升为2017年的73亿元。
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拓展区的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进行厨余废弃物、生活垃圾、动物固废等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集团董事长陈建湘说,1吨餐厨垃圾降解完可以产生70至100立方米的沼气,1立方米可以发电2千瓦时,余下10%的沼渣可再加工成有机肥料。
历经10余年发展,朗坤环境集团有机废弃物高效厌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的时间缩短至7至10天,突破了厌氧发酵技术发酵效率低、发酵时间需30天的技术制约。陈建湘介绍,应用新技术后,深圳市红花岭生态环境园固体资源再生中心处理能力由200吨/日提升至600吨/日。目前,该中心每年可处理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等约20万吨,每年可生产高品质生物柴油2万吨,生产沼气1800万立方米,沼气发电3000万千瓦时,实现碳减排10万吨以上。
同时,龙岗区在节能净化、生态修复、产城融合等绿色发展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继而形成汇集新技术和高新人才的新经济增长极。天安云谷是深圳“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目前已引入华为终端、铁汉生态、康风环境等300多家科技型企业,其中含14家绿色环保智能企业,形成了共享、协作、开放的产业生态圈。园区通过运用可视化的智慧能耗管理系统实现对园区水、电、燃气等能源数据采集,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输出可视化图表,为园区的能源配比优化提供依据,助力企业节约能源消耗,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科技创新谋划绿色未来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力量,正激发出无限新动能。
成立于2017年6月的“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是全国首家服务“一带一路”环保领域的国家级平台中心,该中心以促进国内外环保产业优势资源集聚为目标,旨在为绿色低碳领域的成果转化、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依托坂雪岗科技城等“4+2”重点片区,龙岗区规划布局低碳产业、智能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元素,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现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为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创造了新空间。
目前,龙岗集聚着电子信息、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跨境电商、低碳环保、应急等6大产业集群,拥有华为、比亚迪精密等知名企业及柔宇、云天励飞等一批行业新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000家。今年上半年,龙岗区GDP达到1952亿元,在深圳市排名第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2017年龙岗区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4%、5.1%。(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 记者 杨阳腾)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