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促资管业竞争格局重塑 专家称机构间合作共赢
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汪青)《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意味着目前超2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正式进入独立子公司运作时代。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将推动整个资管业更加专业化、综合化发展,但与此同时理财子公司未来竞争的对手将是市场上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各类机构,它们之间如何融合、竞争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只有合作方能实现共赢。
作为此前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配套制度,《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与《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共同构成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需要遵循的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较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在多方面予以放宽:允许子公司理财产品直投股票、销售渠道放宽至通过监管部门获取代理销售理财产品资格的机构、产品销售起点降至1万元等。同时,在立法框架、股权管理、自有资金投资、内控隔离和交易管控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增强了商业银行这一金融子行业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实力。
“根据国际经验可知,银行资管子公司发展管理是必然趋势。首先可以实现真正的风险隔离,在资管业务和银行其他主营业务之间搭建防火墙,此外有助于提升资管业务的专业性。”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裁梁冰表示,在金融行业严控风险,不断创新的当下,专业化经营、独立运营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0家银行拟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包括5家国有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和6家城商行。
此外,据银保监会透露,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配套监管制度也正在着手制定中。未来在风险管理方面,将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要求理财子公司按照理财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即使有能力设立理财子公司,也要慎重考虑是否有必要,而对于大部分没有能力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今后理财竞争力会进一步被削弱,未来需要更多考虑理财业务转型的方向。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相当于进一步明确了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超级牌照”地位,即“信托+公募基金”的业务定位,这将导致大资管行业格局重塑。
对此,梁冰认为,尽管这块牌照很强大,但不会是万能的,各家银行对于自己业务模式的侧重点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特别是和公募基金相比较,银行的客户会更加稳健,因此产品策略也将以稳健型作为出发点,慢慢拓展至更广泛的范围。
在日前举办的观察家金融峰会上,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表示,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对于资管业影响确实很大,但是信托的通道业务并没有完全被“堵死”,相信在今后,信托和银行子公司一定会进行合作。“比如不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做理财业务还是需要信托通道,即便成立了理财子公司的部分非标业务如果做贷款也同样需要信托。”
“从长远看,理财子公司不应局限于单一的产品部门或者客户部门,而应更推出开放式的综合服务。”黄金赌城娱乐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如产品方面,理财子公司既可根据自身投研能力设计相应的资产管理产品,也可引入第三方发行的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的资产管理产品和投资服务。此外,理财子公司还应加强与其他资管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合作,在竞合中提升跨界服务能力,成为践行“开放银行”理念的综合金融平台。(完)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