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扩容资金需求140亿 四大扩容压力不容忽视 |
|
|
|
宋华 |
|
IPO开闸、G股增发、限售股解禁和个别股票全流通带来资金压力
尽管IPO重新开闸的消息对市场升势并无太大影响,但随着增持限售股度过解禁期和G股增发的实施,数力之下对市场的压力不在少数。据初步统计,近期中工国际的IPO、G股的增发及增持限售股到期如果变现,已经对市场产生140多亿的资金需求!
限售股解禁带来抛压
股改中增持资金量最大为20亿的宝钢集团,曾因未能维持股价而备受业界异议且深度套牢,如今大盘上涨为其带来了丰厚收益。据统计,按照30日股价计算,其收益为8.4%。
截至30日,共有9家公司大股东增持的股份过了限售期,分别为G紫江、G三一、G广控、G中化、G韶钢、G宝钢、G申能、G华发和G上汽,解禁日在2006年2月14日至4月28日之间。此轮行情前,绝大部分G股大股东严重套牢,但如今股指频创新高,G公司表现尤为突出,一改大股东增持即套牢的窘境,账面获利丰厚。以30日收盘价计算,9家限售期已过的股改公司中,大股东实现账面盈利的达到了7家,只有G紫江、G韶钢两家公司大股东略微亏损。而实现账面盈利的7家公司中,收益率最高的G三一已经达到了52.1%,其次是G华发和G中化,分别为41%和38.4%。
增持资金量最大的宝钢集团账面也实现了盈利,收益率为8.4%。高收益必将引发抛售潮。G华发30日已披露,公司大股东华发集团已经在二级市场减持了因股改而增持的331万股流通股,占增持总股数的44.4%。据初步估算,华发集团因此获利883.8万元,收益率高达50%。据悉,部分公司为避免打压股价,目前处于试探性抛售中。由于减持量没有达到总股本的1%,所以还没有予以披露。如果以30日股价计算,9家公司大股东全部将已经解禁的增持股份抛向市场,资金总额达54亿元之多。
另外,第一批G股的限售股解除限制将于2006年6月17日拉开序幕。由于已满足股改承诺条件,G三一预示部分原非流通股本月将获得“转正”权利,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对市场资金面将提出更高要求。
G股增发也需资金
5月19日,G综超闪电完成定向增发,融资6亿元。G股再融资的队伍依然很长,已知的就不在少数。5月23日,G申能开始了网上网下2亿A股的公开增发,预计募集资金为12亿元。紧接着,5月25日,G晨鸣公告,拟向外资定向增发10亿股,募集资金将高达50亿元。5月31日G泰豪公告增发不超过5000万A股,发行价7.47元/股,融资额为3.735亿元。仅4家公司,再融资已经超过70亿元。在G股再融资的名单上,我们看到还有不少公司在等着。
IPO步伐加快
全流通IPO第一家中工国际周二刚刚完成机构询价,中小板IPO的接力棒就传到了同洲电子手中。而有消息报道,沪市大盘股首开IPO为大同煤业,发行约3亿股A股,拟募集资金约19.5亿元左右。如果以业界预计的7元发行价计算,中工国际IPO发行6000万A股,将融资4.2亿元。
综合看来,近期如果解禁增持股变现,加上IPO和增发,已经对市场产生了140多亿元的资金需求。那么,市场能否承受?
此前,国泰君安的一份研究报告曾分析,新老划断包括上市公司再融资和新股IPO,二级市场的再融资,包括配股、发行可转债的融资,粗略估计2006年二级市场的再融资规模将在500亿元左右。从新股IPO的情况看,历史上A股市场最大规模的IPO浪潮出现在2000年,当年IPO规模达到了867亿元,此后,IPO规模逐年下降,至2004年,IPO规模仅有380亿元。可以看出,IPO规模与市场行情有着密切关系。在牛市中,IPO规模较大,而在下跌行情中,IPO规模也会有所缩减。今年以来,虽然股市行情火爆,但总体来看还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在市场恢复期,IPO规模不可能出现突发性暴增。如果与历史数据相比,年内IPO的规模不会超过500亿元。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汇总,估计2006年股市由于新老划断产生的资金需求将达到1000亿元。报告对市场承受力表示乐观,同时预测,2006年股市资金供给有望超过5000亿元以上。 |
|
|
来源:深圳商报 |
相关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