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车内闷死事件多发 专家:监护人失职应担刑责
监护人失职致儿童伤亡应承担刑事责任
过去8年发生几十起幼童车内闷死事件专家认为
大力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立法。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如果因为疏忽、漠视等原因,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导致孩子受伤或死亡,都应承担刑事责任。
加强对成年人的教育。一方面提高相关从业人员为孩子服务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对家长进行深入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 本报记者 陈磊
近日,河南省长垣县一名3岁多的幼童在幼儿园身亡。警方侦查发现,幼儿园司机把孩子遗忘在校车里,导致幼童被闷死。
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过去8年间,黄金赌城已经被曝光的幼童车内闷死事件达几十起,或者是教育机构疏忽大意,或者是家长等监护人疏忽大意。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悲剧频繁发生,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家长和教育机构没有对孩子尽到足够的关爱义务,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他们面临的潜在危险,黄金赌城现行法律对这种行为的惩戒力度也远远不够。
专家们建议,要大力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立法。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如果因为疏忽、漠视等原因,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导致孩子受伤或死亡,应承担刑事责任。
今年以来发生4起闷死事件
“早上去上学时还活蹦乱跳的,中午却接到电话说孩子在幼儿园中暑身亡。”长垣县这名幼童的家长王某说。
7月19日中午,王某和妻子接到孩子所在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因中暑正在医院抢救。当他们赶到医院时,孩子已经死亡。
据医生介绍,孩子身上没有伤痕,送到医院时,已经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没有生命体征,经抢救无效死亡。
幼儿园的说法是,孩子被忘在教室外边,结果睡着后中暑了。王某夫妇不相信幼儿园的解释,向警方报案。警方介入后,将涉事幼儿园的园长和司机控制。
长垣县警方对媒体透露,幼儿园司机到案后供述,是他把孩子遗忘在校车里,这才导致意外发生。
这并非近期发生的唯一一起幼童车内闷死事件。
今年7月17日晚上,安徽省蚌埠市两名幼童不幸被闷死在车内。据警方说,当天下午,幼童的亲戚将车停在家门口,然后出去办事,“临走的时候可能车门没有关死”,不久,两名幼童打开车门跑到车内玩耍,不小心将车门关上,“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打开车门”,由于天气非常炎热,车里温度非常高,最终导致两名幼童死亡。
今年5月2日,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城西派出所接报,一名3岁女童被遗忘在所就读幼儿园的面包车内,因窒息而死亡。次日,幼儿园经营者兼司机陈某平、随车老师谢某芳被湘桥分局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刑事拘留。
今年4月9日,安徽省合肥市一砖窑厂的轿车内,一名4岁女孩和一名6岁男孩被发现闷死其中。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今年以来,已经至少有4起儿童车内闷死事件被曝光。
对此,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剑波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幼童在车内被闷死事件接连发生,说明这并非个例,更不是偶然事件,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找出解决方案并预防未来不再发生这种悲剧。
过去8年每年都有此类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幼童车内闷死事件并非今年才发生,更非个例。
2010年7月31日,陕西省西安市一名女童被遗忘在幼儿园的校车内,孩子被发现后已经不幸窒息身亡。
2011年8月2日,安徽省安庆市一名女童被遗忘在幼儿园校车里闷了一天,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2年4月3日,海南省澄迈县一户人家驾车返回家中后,忘记将在车内睡觉的女童抱下车。女童因长时间处在高温车厢内窒息死亡。
2013年7月,湖北一名男孩被遗忘在车中,两个多小时后被发现时已经昏迷,因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一位妈妈将自己9个月大的女儿放在车内离去,结果导致孩子死亡。
2015年6月27日,湖南省湘潭市一小区内,一名小男孩被发现死在自家车内。原因竟是父母下车时把睡在后座的儿子遗忘在车内。等家人发现异常时,孩子已在车内被锁了6个小时,最终因窒息死亡。
2016年9月7日,天津市一家幼儿园的司机驾车将一名女童接到幼儿园门口后,因维修刹车而将女童遗忘在车内并离去。过了8个多小时,女童才被司机发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一家幼儿园的校车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一名幼童后被发现闷在车内,呼吸、心跳停止,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每年都会发生幼童车内闷死事件,总事件数量则至少在30起以上。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师傅添博士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此类悲剧频频发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家长和社会机构自身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对孩子没有尽到足够的关爱义务,特别是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潜在危险,导致了悲剧的一再发生;二是在黄金赌城的传统观念里,养育、照顾孩子一般被认为是家庭里的私事。因此,不尽责、不称职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往往最多也只能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即使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比如孩子受伤甚至死亡,黄金赌城现行的法律体系对之的惩戒力度也远远不够。
完善立法强化未成年人保护
记者梳理发现,针对社会机构工作人员因疏忽导致幼童闷死于车内事件,司法机关一般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针对父母等监护人因疏忽导致严重后果的,确实少有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在前述发生于阿瓦提县的幼童闷死于车内事件中,幼童母亲就被判无罪。
当时,幼童的母亲王女士开车带女儿去给在建筑工地干活的丈夫送午饭。
到了建筑工地后,因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王女士将女儿留在车内后座,哄孩子睡着,自己锁好车门,提着饭盒去找丈夫。等丈夫吃完午饭、收拾停当后,王女士忽然想到孩子独自放在车内有些不妥,但等她打开车门抱出孩子后,孩子脸色发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5月5日,阿瓦提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王女士涉嫌过失杀人案。5月23日,法院认定王女士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作出无罪判决。
法院认为,王女士是孩子的母亲,将孩子独自放在车内而发生孩子窒息死亡的情况应属意外事件,王女士本身没有主观恶意,她不掌握汽车停驶后继续使用空调会让汽车发动机怠速空转,造成燃油燃烧不充分,导致车内一氧化碳浓度提高而致人死亡的专业知识,对造成孩子死亡的严重后果无法预见,不存在过失。
在王剑波看来,刑法对此行为其实已有规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王剑波说,实践中,针对幼童被闷死在车内的情况,根据责任人的不同有不同的处理,如果是社会机构负责人因疏忽大意导致幼童死亡,一般是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责任人是家长,一般按意外事件处理,不用追究家长的刑事责任。
“但是,如果家长主观上有过失,有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需要负刑事责任。”王剑波认为。
在傅添看来,要在未来更好地预防此类悲剧的发生,可以从两点做起。
傅添建议,一是要大力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立法。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如果因为疏忽、漠视等原因,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导致孩子受伤或死亡,都应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家长的疏忽或不作为,可能会被剥夺监护权和抚养权,还可能会带来刑事处罚。毕竟,照顾和养育孩子,为他们提供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不只是家长的私事,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二是要加强对成年人的教育。一方面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比如学校工作者、校车司机等,加强资格认证、监管和培训,提高他们在为孩子服务这方面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是要借助学校、幼儿园、社会机构、儿童医院等多方面力量,对家长进行深入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升他们的养育技能和意识,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傅添说。
制图/李晓军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