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石化企业火灾风险的山东样本:加强源头管控 提高实战能力
用于消防作业的消防机器人,喷水量是每秒40升。 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摄
德州支队消防员在华路恒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消防演练。
作为石油化工大省,山东的石化企业规模、数量和产业经济总量均居全国前列,主营收入占全国化工行业的五分之一。然而,石油化工行业也是消防安全的重点监控领域。面对新挑战,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部署从2015年12月15日至2016年6月30日开展一次石油化工企业调研评估与灭火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行动,以期切实掌握全省石油化工企业的详细情况,逐步加强石油化工企业源头管控整治,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化工火灾爆炸事故的实战能力。
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山东未发生有影响和有人员伤亡的石化企业火灾,火灾起数大幅减少,同比去年下降55%。
精准摸底晒风险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山东总队从机关到基层全员参与、全力以赴,从地毯式摸底、精细化熟悉,到最终指导企业规范化建档,全程力量投入和一系列精准举措,收获了一份明明白白的风险清单。清单涵盖了石化企业的有效身份信息、注明了重大火灾危险源分布情况,不仅让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石化企业心里都有了底,也为山东省开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德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在对全市石化企业进行排查的基础上,统计掌握了企业基本情况平面布局、消防设施、灭火救灾处置对策、消防行政许可、火灾隐患等9大类基本情况信息,对石化企业灾害事故在车辆调派、灭火剂用量、人员疏散范围、增援力量调集等方面进行全面计算,并制定了灭火救援预案和支队级综合灭火预案。
“地毯式”摸底绝非一个简单的工作术语,其超强的工作量常人难以想象。一位参与摸底工作的基层大队监督员感慨:在此次调查覆盖的33826家企业中,正常营业多少家,倒闭、关停、转产多少家,企业名称重复多少家,都要逐一查清注明。同样,目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中,哪些属于石油化工企业,其生产原料、主要产品为有毒或易燃易爆物品,或生产工艺具有全封闭、温度高、压力高、燃烧爆炸危险性大等特性,都要仔细调查清楚。“通过地毯式摸底,消防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了辖区石化企业的底数详情,为今后工作争取到更多主动权。”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司令部高级工程师张玉升说。
让数据说话
与摸底工作同步进行的,是各级消防部队将全省3321家石化企业作为熟悉攻坚对象,按照防火监督检查和灭火救援熟悉内容,采取防消联勤的方式逐一进行翔实、精细的调查熟悉。
德州支队组织专门力量从生产性质、储存物质、危险源特性等方面,对全市石化企业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并分为红、黄、绿3个监管等级。红色代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停产检修、新建石油化工企业投产以及新装备、新技术试用期内的企业;黄色代表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企业;绿色则代表无较大隐患且管理规范的企业。
通过调查,消防部门不仅将企业的安全许可手续是否齐全,单位的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固定消防设施、专职消防队伍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等信息登记在册,还确认、掌握了单位的生产性质、原料和产品的理化性质、周边道路水源等情况。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山东总队在德州召开了全省石油化工企业调研评估与灭火救援能力建设现场观摩会,统一规范了石油化工企业“一企一档”台账资料模板形式,以便于今后的信息查询和分级管理,成为安全监管部门管控风险、开展工作的主要决策依据之一。
德州支队还构建了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一位防火监督员打开手机,记者看到平台上的所有信息都同步至指挥员的手机移动终端。德州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审核科科长李振告诉记者,他们对全市石化企业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实现了企业安全监管信息的“一键式查询”。此外,他们还利用图形列表和PGIS(公安地理信息)地图的展现形式,按行政区域、单位类别、危险级别、监管级别等方式,实施分类整理统计,实现了全市的石化企业管理实时化、信息化。
目前,山东3321家石化企业全部建立了规范化档案,前期调查熟悉所得来的海量信息数据,均分门别类入库归档,不仅为消防部队平时熟悉情况和战时信息查询提供了可靠依据,也让监管部门和企业日常安全防控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强化“红线意识”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该如何有效防范、坚决遏制发生在石化领域的重特大火灾、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山东总队以全省石油化工企业调研评估与灭火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行动为契机,一面积极推动政府、部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面主动启用执法加服务模式,严查各类火灾隐患,深入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指导行业、单位建立长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防控制体系,用严格细致的工作和踏踏实实的作风,帮助企业严守这条“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
德州支队在针对华路恒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排查中,详细了解了企业的主要原料和产品、生产性质和重大危险源等情况,最终制定一份灭火救援预案。在演练中,官兵发现,该企业有一路口因加装护栏导致大型消防车辆无法通行,后责令企业拆掉两节护栏。
专项行动期间,山东各级消防部队狠抓石化企业消防安全源头治理,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石化企业火灾隐患排查整改,重点严抓企业消防安全许可、总平面布置和功能布局是否合理、各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固定消防设施的完好率、企业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力量等涉及企业本质安全的内容。截至6月底,各级消防部门共整改石油化工企业火灾隐患5128处,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2604份,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40处,罚款456.7万元。一连串的统计数据背后,是全省石化企业消防安全意识的大幅提升。
参照《山东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标准,山东将827家石化企业列入火灾高危单位。针对这些高火灾风险单位,山东总队特别采取“检查一家、评估一家、放心一家”的方式,分析潜在事故隐患风险,找出危险源和灭火救援不利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意见。目前,827家火灾高危石化企业已全部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估,并向当地政府提交了专题报告。
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评估结果,山东总队严格红线标准、强化红线意识,积极提请各级政府纳入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打非治违”工作。对无法及时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特别成立由安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环保、消防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组,开展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采取处罚、查封、搬迁等治本措施,督促指导企业彻底整改,并坚决关停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专项行动期间,山东省共立案查处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石化企业934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371家,提请关闭311家,搬迁入园233家。多部门的联合执法、铁腕整治成效显著,行业消防安全总体形势大为改观。(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
(责任编辑:梁靖雪)